陈万丹
摘 要:近几年,我校经常出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漠视同伴感受,对父母长辈不礼貌等不良行为。反映了当代小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由此,我校开展了以“家校结合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校本实践研究,建立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共同体,提升教师和家长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用正确的教养方法激发学生责任情感。
关键词:家校结合 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
英国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缺乏责任感,人们对抗不了苦难,抵御不了财色的诱惑,导致犯罪或堕落。相反,在责任感的激励下,人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而变得坚强勇敢。”在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的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于推动教育的发展更有着深刻的意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一名社会公民最基本、最必备的品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责任感的人,无法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现阶段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我们的家长,学校教师有很大比例为独生子女。这一独特的人群构成,使得当前的教育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当前强调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感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报效父母。而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与人学会分享的。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校就学校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
一、立足校园文化,搭建教育平台
1.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我校教育处调整常规管理办法,采取大队干部加值周班的形式进行自主管理,提升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做到“每日落实、每周反馈”,每周利用晨会时间反馈学校学生的综合表现,内容涉及常规活动、卫生状况、午间纪律、课间文明、表彰通报等方面面,督促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的养成。 学校定期开展“高帮低”志愿服务活动,高年级学生在帮助低学段学弟学妹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责任感的意义。
班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我校坚持在开展的常规活动。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班级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我校各班利用主题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班级公约。学校根据各班情况定期进行美德少年评选,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
2.主题活动丰富课程
学校定期组织“主体参与式”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责任感。通过开展学校经典活动“护蛋行动”“525”心理健康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自我责任感;开展“关爱蜜糖宝宝”、重阳节敬老、“捐赠爱心零花钱,关爱困难小伙伴”等活动,奉献爱心、践行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通过生态研学和低碳环保行动,树立生态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肩负复兴中华使命。
每年秋季的入学教育、“六一”的隊前教育,培养学生找准定位,对自己尽责的主人翁意识;体育节、艺术节和学科竞赛,将个人义务承担与集体责任担当融为一体;经典诵读比赛、队列队形比赛、 “文明,从排队礼让开始”、 童心向党等活动无一不在过程中体现、树立并强化着参与师生的责任意识。学雷锋活动月,更多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展现一个社会人,一个现代公民应表现出的责任与使命。清明节缅怀先烈、重阳节、春节敬老院慰问,与家长携手,以自身行动诠释一名新时代好少年的社会责任。毕业生课程,引导学生在成长的门槛前认清自己作为毕业生所应承担的责任。假期研学活动,打开国际视野的同时在行万里路中领会个人所肩负的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明显改善,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学生代表。
3.教师培训提升素养
古人常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行为应当是学生的典范和榜样。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多次选送教师参加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主题培训;组织教研组长研讨并整合各学科教材中与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加大对全校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平均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并于每年年底召开班主任交流会,更新班主任观念,强化班主任意识;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明确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感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对每个孩子更加关注,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更加突出。
二、建立家长团队,助力家校共育
从家长进课堂和家校亲子活动中搭建家校携手的桥梁,通过各项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从家长中招募志愿者参与学校护学岗工作,唤起和凝聚家长共同维护学校安全的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行为示范。通过家委群、微信平台等方式进行专业知识普及。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增强家长提升孩子责任感的意识。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品质的发和儿童独立性的增强,有更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内涵。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实践的过程,这一实施过程如能巧妙地将家长资源整合起来,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