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9-10-21 07:46韩丽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古诗词教学高年级

韩丽云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灿烂的明珠。小学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段、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情况,将表现类似或者相同主题的古诗词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品位等方式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高年级 主题教学

引言

在2000年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篇章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不低于150篇。其中,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而2001年新试行的“新课程标准”则提出了新的背诵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背诵50篇,中年级学生也是50篇,而高年级学生则变为60篇。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1]那么,在这种趋势下,教师应该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呢?

一、比照参读

将课内外的各项资源进行划分整合,让学生了解各类型诗词的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古诗词鉴赏,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主题或者同一主题不同视角的作品,感受不同的抒情思想。在这种构想下,对按照诗词空间与时间的要素进行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诗词的文化背景、写作历程与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深切感悟诗情,提升自己的诗词素养。

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陆游的《示儿》为例分析。两首诗词都是宋代诗人所著,不同的是一个是北宋诗人,一个是南宋诗人,但是他们面临的国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中。其中《泊船瓜洲》是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时候写的,王安石热衷于变法运动,希望通过一系列新法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他的一些做法过于激烈,触动了不少利益集团的底线,加之用人不当,导致改革在带来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不良的情况,在巨大的压力下,王安石被迫辞相。而这次进京带有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留恋“故居钟山”,想在这里长期居住,另一方面,他又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返京之路,希望可以开创变法新局面,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在诗中他还表达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尤其是“绿”字更反映了诗人心中的顾虑与矛盾。再观《示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当时宋王朝已经南迁长江以南,但民族矛盾依旧十分尖锐,偏安一隅的宋王朝时刻要担忧金国的南侵,而许多抗金英雄也不断涌现出来,其中辛弃疾、陆游等人都是典型的抗金爱国将领和爱国诗人。这首诗是在诗人临终之前述写的,饱含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既有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也有收复国土的坚定信念。两首诗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境遇也不一样,但是所处的背景却有相似之处,当然,与陆游作品最为相似的应属同一时代的辛弃疾,两人虽然风格不同,但是蕴含的情感却极为相似,都有抗金的满腔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宋朝復杂的历史环境,对于诗人的情感也能进一步理解。

二、随情拓展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共鸣点”。在学习某种特定情感或者题名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引出更多相似的诗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情感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的诗词《秋思》和《长相思》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顺势列出《静夜思》、《晚思》、《边思》,抑或者是带有“思念”蕴意的诗句,比如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等。在执教《秋思》与《长相思》时,教师可以指出诗中的丰富情感,其中《长相思》是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秋思》则是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而且两首诗词是在《泊船瓜洲》之后排列的,三篇文章都带有浓浓的思想之情,教师可以抓住这个主题进一步拓展思乡诗词的学习。

三、组诗教学

主题阅读,要注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在诗词教学中,同样可以用组诗教学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法是以课本的诗词为基础,从各个诗人的作品中,找出同种题材的诗词组合起来教学。通过组诗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的诗词素材,思维也会随之活跃拓展。[2]

比如说以“送别诗”为组诗对象,教师可以将《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诗词放在一起进行组合学习。

师:李白在离别时写出《赠汪伦》,有什么目的?诗中有提到汪伦是怎么送别他的吗?

生:为了送别汪伦……

师:那么我们再看一下李白是怎么送孟浩然呢?

生:以目光送别……

师:诗中哪里有体现?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场面真实感人啊!现在让我们再看一首其他诗人写的送别诗——《别董大》。

师:高适是用劝慰的话语来送别朋友的,那么还有其他感人的送别方式吗?

生:还有以酒相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这节“送别”主题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述了各种送别方式,每种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包含了浓浓的思恋感情。利用这组送别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求同存异,继续收集探讨其他的送别诗,分析其中的送别感情和方式。

四、正文印证

深入诗词内容,感悟诗人情怀,渲染学生的情感,是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中,心情是不同的,所抒写的诗词也含有不同的意蕴,所以在诗词鉴赏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对接历史,感悟诗人在不同情况下抒写情怀的差别,并从中感受诗人的各种情绪,与诗人进行一场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心灵对话”。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带有浓浓的思想之情和政治力场的矛盾,《元日》则带有一种浓厚的欢庆气息,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3]后者虽与前者有着类似的欢快情感,却存在不少细微的差别,结合写诗的时间与背景就不难推测出。

结语

总之,古诗词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乘着主题教学的春风,带领孩子在古诗词中徜徉漫步,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晓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4):19-22.

[2]祝萱芳,柴李萍.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主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6(7):72-74.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古诗词教学高年级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