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郴
【摘 要】自从新课标改革以来,高中教学不再将考试成绩当作任务,而是让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记住历史事件之外,还能够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因此,学生要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并从中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深刻的理解人和世界,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寻找未来的生活方向。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到历史人物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智慧;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世界在发展过程中的战争与和平现象,让学生认知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课堂学习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会严重阻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也就不可能对历史事件的观察保持信心,其理解也只是表面上的理解,也就不能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例如,教师在讲解《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这一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因为秦始皇在扫六合的过程中结束了战乱的局面,其对于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人民免于战乱之苦,极大地冲击到了旧的制度;同时,秦始皇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在目前社会中依然能够看到存在许多有关他们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因为秦始皇在扫六合的过程中大肆杀戮,对六国军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坑杀,手上沾满了六国人民的鲜血。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秦始皇的一生,并形成了自身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而然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所谓的时空观念,指的是学生将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观念,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根据正确地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还原,有机结合人物和现象,从而正确的认识到特定的历史事件在发生时所处的不同历史状态。
例如,教师在讲解《解放战争》这一相关知识时,由于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会很难,也不容易对其进行掌握,会直接阻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通过数轴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将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进行划分,将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事件记录在数轴的上方,将特定事件产生的意义记录在数轴下方,比如:1946年6月这一时间点,将“内战爆发”记录在时间点的上方,将“内战爆发”的起因及意义记录在其下方;1948年9月这一时间点,将“辽沈战役”记录在时间点的上方,将“解放东北全境”记录在其下方;1948年11月这一时间点,将“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记录在时间点的上方,将“和平解放北平和推动解放进程”记录在其下方;1949年4月这一时间点,将“百万雄狮过大江”记录在时间点的上方,将“解放全国”记录在其下方。通过数轴的方式将解放战争发生的起源、过程和意义进行统一规划,清晰明了,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解放战争中所发生的著名战役,增强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空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所谓的家国情怀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人文的追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正确地判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精确地感知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历史价值,在历史事件中通过辩证的观点来形成正确的价值倾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需要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清晰的认知和自豪感,也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理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学习。“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土地上开始局部的入侵,直到卢沟桥事变演变成全面的入侵,到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展开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彻底暴露出他们的残暴本质,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合作,同一民族战线共同抗日的初步形成,到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战役,最后到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让学生全面、整体地感知整个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深刻体会到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抗日战争所起到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充分认识到日本帝国的野性,感受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爆发出的力量,为了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奉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知道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汲取到正确的世界观,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塑造学生的人格,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冬冬.基于核心素养下探讨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高考,2018(20):116.
[2]何伟.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探讨[J].考试周刊,2018(37):147~148.
[3]缪洪明.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J].新课程(中學),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