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9-10-21 06:51徐书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有趣教学情境

徐书兰

摘 要:教学情境创设的恰当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情境创设要合理,要有趣味性,要有实效性,还应有挑战性。

关键词:教学情境 有趣 有效

一、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与合理性

教师的情境创设要紧扣课题,反映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或能够理解的科学道理,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趣味性和合理性有机统一。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轻重的比较》一课中,创设了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在跳绳比赛时小动物要按编号出场,怎样编号呢?大象提出要按小动物的体重来编号,于是就出现了跷跷板,然后就开始比轻重了。虽然这是一个电脑虚拟的情境,但并不符合人们生活中的常识,轻重比较与跳绳比赛的关系不大,此举欠缺合理性。如果是举重比赛的话称体重还有可能。

案例2:一位教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主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9,出来的是19,输入34,出来的是44……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87”,出来“8710”,输入“b”,便出来“b10”,输入“m”,便出来“m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m”出来“b10”“m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m10”就是结果,而在输入的数与输出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魔盒”的情境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当然“魔盒”只是一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b10”“m10”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关系式。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趣又合理,宜当多用之。

二、情境创设的务实性与实效性

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数学情境创设首先要有“数学味”,其次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案例3:《到数的认识》,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设计了如下情境:

师:昨天我跟你们见了面,互相成了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学生还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接着说:好朋友见面一般都会握手,是吧!谁来表演给大家看。一名学生走上讲台与老师握手。

师:来,举高些,给大家看看,几个人才能握手?

师:一个人能握手吗?

师:你表演给大家看看。(学生表演)

师:还得要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

师: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互相成了好朋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

生:“相互成为朋友”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的朋友,你也是我的朋友。

这一情景的创设有些牵强,毫无“数学味”,没有实效性。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铺垫”,对于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案例4: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认识》的过程中创设了如下情景。

师:请你判断“把一个蛋糕分给4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蛋糕的1/4,这句话对吗?”

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老师抓住时机让两方各选3个代表上台进行辩论。

正方: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蛋糕分的是4份,取的是1份,所以应该是1/4。

反方:这句话是错的(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边折边指),这样是不是分成了4份?

反方:这4份一样大吗?

反方:既然不是一样大,他们分得的就不一样多,不一样多就没有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又怎么能说是1/4呢?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还有意见吗?

正方:没意见!是我们理解错了,感谢反方辩友。

老师向六位代表竖起了大拇指,教室里自发的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对概念模糊不清,出现了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可贵的是教师利用这一点,巧妙地创设了争辩情境,在争辩中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深化,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还能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实属务实的有效的情境创设。

三、情境创设的挑战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要能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产生学习的渴望,保证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案例5: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填空10∶()=()∶2

生1:可以填4与5或5与4。

生2:可以填8与2.5或2.5与8。

生3:这不是个问题,太简单了,只要两个数的积是20就行了。

生3答完,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一种“莫名”的笑声。此问题过于简单,在场的学生无须思考就能随口而出。

此问题不如这样设计:请你用等式10×2=4×5寫几个不同的比例,想想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对,并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这样学生就不会因问题太简单而感到“无骨可啃”了。

情境创设应遵循“摘桃子原理”,把知识看作是“桃子”,“桃子”不是一伸手就能摘到的,要摘到必须“跳一跳”,并且是经过跳就能够摘到的,不能可望而不可摘。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一番努力而摘到桃子,随之产生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学生产生继续“摘桃子”的兴趣和愿望。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每个情境创设都能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执教者的我们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驾驭现代数学课堂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有趣教学情境
谈创建特色英语课堂将学生点亮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游戏让英语教学课堂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