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多方兼容

2019-10-21 08:27张诗琦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

张诗琦

摘 要:作为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在新课程改革政策深入实施的今天逐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就当下我国初中生物的教学整体情况而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比较落后,在教学中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盲目的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本文就兴趣在初中生物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部对于新课程改革政策力度的加强,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入普及。新课程改革的出现为我国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在传统意义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保留着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方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并未从源头入手,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为了有效缓解这一弊端,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各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牢牢地抓住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所拥有的新机遇、新平台,从多方面着手,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政策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比较落后,并没有完全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自身的授课理念和方式进行调整。很多教师还是在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法,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作为首位,只顾着自己讲、学生听。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次数少之又少,整个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生在这种被动模式的学习状态下,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降低。

2.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枯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习进行知识层面的灌输,教学方法也大都是板书、口头阐述等。没有在教学的同时引入其他如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手段。生这样一来,就无法给学生展示出比较直观、生动的生物知识探究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也就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迟迟无法提升。

3.忽视兴趣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实,对于生物这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探索型知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事实是,教师往往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于探索性知识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开展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只有拥有了高涨的兴趣以及饱满的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接受生物、接受教师,积极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去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教学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传统教学过程中某些效率低、强制性的手段应该予以取缔,要重新探索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多为学生讲述一些与生物有关的小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观念的转变不仅会有效缓解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抵触生物学习的现象,培养学生对学习兴趣,还能从源头上推动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时代下,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具有创新技术的事物,初中生物教学为了与时代共同进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法,一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整个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性与先进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反应总结教学经验,在课下自主探究,调整教学方法。[2]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直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是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只有学生切实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被吸引。比如,在进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的讲述时,教师可以先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手法,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环境,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到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或者是通过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将所以学生分组,然后再在课堂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同时还能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激烈的合作讨论中体会生物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带领学生进行亲身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生物知识的内涵和原理。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细胞》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可以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进行操作,真实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器官和组成部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通过实验的亲身感受,学生不仅能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并予以解决,同时还能在脱离枯燥课堂教学的同时轻松地感受到生物的奥秘,渐渐地培养起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兴趣是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各位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切实的提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獻

[1]张围围.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413.

[2]田如.西北地区将音乐元素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3]段可然.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习兴趣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