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合理的精选诵读内容,才能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通过诵读,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而且利于积累深厚的文学底蕴。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教师应该主动探索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整合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整合途径]
小学语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诗文诵读集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来体现,应该在学生了解经典诗文内涵的基础上,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成功的经典诵读既要育才,更要育德。可是,很长一段时间,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一直被人们误解为简单的背诵,在很大程度上了限制了国学经典诵读作用的发挥,学生无法从优秀诗文中挖掘更深刻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德育资源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就能使语文教育充分发挥其育德作用,以此熏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教育的真谛。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1.诵读的文本内容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在经典诵读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借助文本让学生能够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能够从经典诗文中汲取丰富的文学知识。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内容多以赞扬人物伟大的品格、歌咏雄伟的山河为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中去,把经典诗文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深层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诗文主要思想感情。在学生充分深刻地体会诗文主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再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引用这些经典名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意思的约束,进而实现德育教育与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融合。例如《山行》《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等诗文,教师可以借助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剖析,帮助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来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此,可以培养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德素养。学生也会对大自然的景观产生兴趣,进而注意观察,留心探索。熏陶學生的美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诵读训练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诵读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学生都是通过诵读来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的,学生通过大声的诵读不仅可以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诗篇学习也离不开“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扩充诵读的内容和时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引领学生细致品味文中的境、人、情、感、德。尤其是在学习经典古诗文时,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背,经典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虽然句式精悍简短,但意义却深远。教师可以在经典诗文的朗读中巧妙地与德育教育相整合,这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学生借助对诗文的反复诵读,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文大意,从而深受诗文情感的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诵读训练,由于情境的鲜活丰富的特点,所以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良好效果。例如,指导学生诵读《长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诗文,通过创设诗文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激发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首大气磅礴的诗文中,诵读出自己的情感气势,读出毛泽东慷慨激昂的伟人风范、感悟团结一心的大无畏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最后达到德育教育的预期目标。当然无论何种诵读方法都是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服务的,所以无论采用哪种诵读训练方式,只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体会文本的精妙,领悟文本的精髓,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美德修养,就达成了根本的诵读教学目标。
3.诵读实践拓展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而且要让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课内或课外,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方面的实践拓展。诵读实践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但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做好正确方向的疏导,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例如,在五年级开学初,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古诗篇目,组织了一次经典诗文读书交流会,每一个学生积都在极认真地搜集相关资料,整理交流信息,在交流会的过程中,他们对古诗词的拓展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在这过程中的讲评和引导,不仅扩充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提升语文诵读能力,而且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美德修养。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始终作为教育的主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树立生本位的理念,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文内涵,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乐玲.论小学生经典诵读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才智,2017,9.
作者简介
向国辉,大专学历,现任教于四川遂宁大英蓬莱小学,一级教师,从教28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