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问题探析

2019-10-18 09:20温娟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解贫扶困的层面上,而是要从育人的功能上加以认识,把勤工助学真正纳入整个学校的管理育人体系中,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勤工助学健康稳步发展。然而现实状况是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配套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53-02

一、勤工助学在育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勤工助学的重要作用,并对此项工作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探索。但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内涵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勤工助学的意义认识不足

在高校,很多师生认为勤工助学就是单纯地获取经济收入,没有认识到它是提升和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这种观念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工资酬劳,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片面强调和追求经济效益,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勤工助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中。学校用工部门在设定岗位时也大多停留在劳务型、内容单一的较低层面上,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厌烦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或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面临难题。

2.勤工助学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关于勤工助学的体系都未完善,基本都只停留在关注岗位的设置上,其他的相关机制都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已有的制度只是一些简单的规范,没有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指向性内容添加进来,没有认识到制度是维护活動有序开展、政策顺利执行的重要保证。而且对勤工助学专项资金也疏于管理和统筹规划,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存在挪用套取资金的现象。同时参与勤工助学的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有些高校是无专人管理,有些是管理岗位形同虚设。

3.勤工助学育人功能不突出

高校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没有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往往忽视围绕育人来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和策划,仅仅把勤工助学当作一种简单的资助形式、纯粹的经济活动,丧失了一个很好的育人平台。勤工助学在大学生道德浸润、专业提升、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尽如人意。

二、提升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路径

现如今的勤工助学不能仅仅发挥排忧解困,缓解经济压力的简单功效,而是要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要不断研究资助育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勤工助学未来趋势,将勤工助学视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契合点,逐步完成经济助学功能向育人功能的转化。

1.注重宣传,更新观念

在校园范围内,学校要大力宣传勤工助学的深层含义,让勤工助学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转变全校师生对勤工助学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灌输育人新理念,尽量通过多种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手段转变师生对勤工助学的简单认知,利用班会、年级会等传统方式和网络媒介、各类主题活动等新兴方式向大家介绍勤工助学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

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高校应该把勤工助学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高度,做到政策大力支持、机构健全完善、经费落实到位。高校应制定勤工助学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来保证其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如在勤工助学基本岗位职责、准入原则、工作行为规范等方面予以明确的规定,给该项工作以具体支持和指导,让勤工助学逐渐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道路迈进;成立专门职能机构,选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开展,注重过程管理和引导,保证学生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建立勤工助学专项资金,有效管理,不得挪作他用,让每一笔款项都落到实处,确保勤工助学顺利开展。

3.教育引导,强化育人

勤工助学是一项扶困助志的学生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拓展工作新思路、新内容,赋予勤工助学更高层面的价值。

(1)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要着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顽强拼搏,降低他们对家庭、社会的依赖,懂得不能坐享其成、贪图安逸。学校也要尽可能提供多种类、高层次的工作机会,达到岗位设置丰富化、内涵化,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担负起学校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让主人翁意识日渐形成。

(2)增强纪律性、责任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学校要要求学生不论身处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岗位,都严格遵守岗位要求、岗位条例,认真完成部门分配的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力求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而且分配在各个岗位的勤工助学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学校方方面面的教师,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工作态度也会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来拓展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找准自身特长兴趣、职业定位所在,合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取宝贵的社会经验。学生要认识到勤工助学为自己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人生预演的舞台,相当于就业前的演练彩排,对今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可以为自己未来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促进身心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无法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和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失衡的心理状态,形成思想上的极大负担。通过勤工助学这种难得的历练机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从而逐渐减少对自我的否定,乐于积极地肯定自我、接纳自我,身心状况良好,顺利完成学业,回报学校、回报家庭。

总之,勤工助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勤工助学除了能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家庭经济方面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其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彰显勤工助学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周芳,费英勤.大学生参加社区勤工助学活动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2]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作者简介:温娟(1984—),女,政工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及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初探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公益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