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8)吴雪琳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共同关注并致力攻克的一大难题,化学药物治疗是其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因其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杀死了肿瘤细胞,还破坏了自身正常细胞,可致白细胞降低、气血两虚证。该研究旨在观察隔姜灸,应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患者[1],经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者;预计生存期>6月。排除依从性差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0.56±19.16)岁;胃癌24例,肺癌26例。对照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41.46±17.16)岁;胃癌25例,肺癌2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者均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取两侧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穴位施以针灸。观察组采取隔姜灸法进行治疗,取适量艾绒,置掌心揉成团,制成直径约2.5cm,高3cm圆锥艾炷,将鲜生姜切成直径约3cm,厚约0.5cm姜片。并在姜片上用1mm钢针均匀扎数孔,上置艾炷备用。病人俯卧位,身体放松,暴露腰背部,艾灸期间注意保暖,以防着凉。选取大椎、膈俞、脾俞等穴位,各置1块姜片。点燃姜片上的艾炷,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当艾柱燃尽后,可易炷再灸。每个穴位施灸4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注意患者皮肤情况,以局部皮肤红润为止,但不起泡为佳,加强心理干预,灸后观察记录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白细胞数值上升≥4×109/L;有效,白细胞数值上升至(4.0~10.0)×109/L;无效,未达有效水准。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值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86.00%(43/5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62.74%(32/51)(P<0.05)。
2.2 白细胞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详情见附表。
中医学认为[2],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虽可明显杀死癌细胞,也会耗费体内正气,损伤脏腑,导致气血缺乏。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有推动、防御、固摄、气化作用。血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活动生命的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为血之帅;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充分的营养,即血为气之母。导致恶性循环,常发生气血两虚症状,如倦怠乏力、脉弱无力、气短懒言等。
附表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对比(×109/L,±s)
附表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对比(×109/L,±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3.66±0.12 7.23±0.92*对照组 51 3.64±0.15 5.25±0.65*#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白细胞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灸法[3]是采用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脉的传导,起到温通经脉,扶正祛邪、调整肺腑的功能有关。其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适用的特点,常用艾绒为主要材料。本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及防病保健等作用,多用来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艾灸前后,注意保暖,避免过于暴露患者皮肤,严禁风寒,以防降低疗效和呼吸道感染。关注患者灸处皮肤状况,随时调整艾灸距离,严禁艾灰落入患者皮肤,防止烫伤。施灸后,残留艾炷可用镊子取走,及时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坚持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艾灸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心灵手巧、认真细心、精力集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艾灸温度的控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综上所述,隔姜灸可提高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防治效果,效果明显,值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