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2019-10-14 22:30洪秋敏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洪秋敏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这是教学内容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不断增加的表现。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其中数学建模就是一种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思维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为了使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究,因此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能力提升

传统的数学建模是指由确定的目标建立相应条件并以此求解或证明某些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并不需要过于高深的建模要求,而是为了辅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在许多题目中都能应用到,并且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体验。在数学建模中学生需要考虑许多问题,因此这也是对他们综合数学能力的一种考核。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但是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学生个人的智慧来解决相应问题,以此来达到提高他们数学水平的目的。

一、教师引导,了解建模应用

数学建模并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应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不应当仅仅让学生通过这一种方式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必要的方法,让他们在自己学习时也能有效利用。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更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数学建模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来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对一些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和学习,当然,在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探索,以让学生达到学会应用而非只学会相应数学知识的目的,教给他们建模技巧也便于学生日后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运动、距离”等知识时,往往会遇到相向而行或相背而行的题目,如果单纯为学生提出这些运动方式的相关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再引出相关的题目。比如教师可以让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模拟运动过程,让其他学生回答这两位同学是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還是途中相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相关应用题目时会更容易理解。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将题目以这种方式演示出来,让两位学生分别模拟问题情境,以特定的步数代替相应的距离。在教给学生用这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在课下利用这种方式处理类似的题目,例如通过利用自己的文具完成相应的演示,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完成建模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其实大部分时间还是由学生自主掌握,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查缺补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建模教学也不例外,将这种方式作为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和指导的一个内容。

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事先提出问题,让他们有一个探索的方向:车轮的形状为什么都是圆形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同桌之间或小组内部展开合作探究,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猜想对相应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说出自己的理由。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应当仅仅是证明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否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测。针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都应当尽可能以鼓励的态度予以对待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信心,并对日后进行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三、合理评价,内化建模方法

在建构数学模型时,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由于自己的知识背景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对一道题目产生不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用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不同想法往往都是对于以往所储存知识的有效应用,如果他们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那么即使过程不同,也应当值得肯定和鼓励。

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对求解方式进行探究。一些学生采用了传统的方式,即将三角形划分为一定数量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已知的,通过这些切割的正方形面积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还有一些学生则是通过补全三角形,求出补全图形二分之一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的不同构建,虽然方法不同,但所进行的思考过程仍然值得鼓励和肯定。

总之,将模型构建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并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都应当进行合理指导,使这种教学方式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贵玺.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注意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7(8):29-31.

[2]顾文.小学数学建模素养的层级水平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7(3).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