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兴红
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问题,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有效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兒园的任务不是让幼儿获得大量的基本知识,而是应该让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智力、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幼儿会倾注过多的期望,使得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比较多。幼儿园应认识到小学化知识对于幼儿成长的消极影响,并转变思想,实现幼儿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一、贯彻国家规定,转变教学理念
我国教育部对于幼儿园“去小学化”有着明确的规定,并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幼儿园能够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坚决去小学化,使幼儿能够以游戏的方式实现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中,也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相关规定,去除小学化,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
幼儿园的园长对于幼儿教育的方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园长的观念能够与时俱进,那么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也将跟随时代脚步进行发展。作为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园长负担着幼儿园的一切工作,虽然并不是需要深入到一线去进行教学工作,但是在幼儿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工作中,园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园长应积极学习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并且整理相关文献,制作成为专题,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幼儿园上下都能够认识到去小学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能够让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对“去小学化”的政策进行贯彻落实。
二、提高教师素养,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园中的教师是幼儿教育的践行者,并且每天都与幼儿相处在一起,教师的综合素养决定着幼儿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学习创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那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将受到尊重。幼儿教师应深入到幼儿中间,对幼儿的发展规律和需求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育,而是应该张扬幼儿的个性。幼儿处于3至6岁之间,他们的智力和身体都处于不断发展的水平,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让幼儿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还容易激起幼儿的逆反心理,使幼儿不愿意学习。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主要采用启蒙、引导、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玩乐中对基本常识和知识进行掌握,实现渗透式的教学,使幼儿的基本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在业余时间,教师也应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幼儿教学中的个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通过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能够让教师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将“小学化”内容从幼儿教学体系中彻底摘除。
三、赢得家长认同,呵护幼儿成长
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对于幼儿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希望幼儿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很多家长希望幼儿能够熟读唐诗、学会英语、掌握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幼儿的智力发展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教师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让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小学化”教学对孩子的危害,能够与教师共同努力,用心呵护幼儿,使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分清“知识”和“智力”的区别,以增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小学化”能够满足家长的期待,因此家长不但不会反对幼儿园的“小学化”,相反可能会抵制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措施。如果家长提出疑义,教师应耐心跟家长解释,并告诉家长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尤其自身规律的,如果家长和教师进行过多的干预,将影响幼儿的长远发展。在长期的沟通下,家长也会认可幼儿园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够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成长,不再用严苛的指标来要求孩子和教师。
总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幼儿园里培养孩子有一个好身体、好身心、好习惯,尊重他们的想法,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幼儿园教育应认识到“小学化”对于幼儿的消极影响,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幼儿园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园联合起来,为幼儿构建一个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姚刚,李华.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需多方协同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107.
[2].如何进一步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J].辽宁教育,2018(2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