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10 06:32苗树船王晓燕王恩任
重庆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外源性凝血因子颅脑

苗树船,王晓燕,王恩任,张 列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神经外科;2.重症医学科 61050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50%以上,当患者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后不仅会影响手术救治,而且还会因血液异常,导致二次脑组织损伤,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1-3]。王松等[4]研究指出,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是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4~6倍。因此密切关注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指导患者治疗,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96例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其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中型组比较;c:P<0.05,与重型组比较

表2 患者预后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轻型组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54±7.36)岁,GCS 13~15分;中型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01±7.41)岁,GCS 9~<13分;重型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17±7.25)岁,GCS小于9分。纳入标准: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且经CT、MRI确诊;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受伤时间小于6 h;无严重复合性损伤。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慢性病患者;近3个月内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治疗史;合并其他部位伤及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7 d内死亡或离院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期女性。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26±7.16)岁。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入院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注入2个抗凝试管(枸橼酸钠与血液体积比1∶9),每个试管3 mL,设置离心速度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一份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剩余血浆采用Beckman-coulterLH 750 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患者治疗1个月后,采用同样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1.3评定标准 凝血功能指标:APTT参考值24~37 s;PT参考值为11~14 s;Fib参考值2~4 g/L;PLT参考值100×109/L~300×109/L,以上指标任何一项异常即可诊断为凝血功能障碍[5]。预后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1~3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良好[6-7]。

2 结 果

2.1不同程度脑损伤者凝血功能比较 颅脑损伤患者APTT、PT水平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升高,PLT、Fib水平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降低,轻型组、中型组与重型组差异明显(P<0.05),且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患者预后凝血功能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PTT、P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Fib、PLT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2。

2.3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颅脑损伤患者APTT、PT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Fib、PLT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1),见表3。

表3 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凝血功能异常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伴有弥散性微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凝血与纤溶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及其他治疗。目前,关于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外源性凝血因子激活有关[8]。脑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外源性凝血因子,颅脑损伤的同时导致血脑屏障被破坏,大量的凝血因子进入周围组织和血液中,外源性凝血因子被激活后产生大量凝血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而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刺激下,内源性凝血途径也会被激活,内外凝血级联反应形成,加重了凝血功能异常[9]。同时,颅脑损伤还可导致患者处于低血压、酸中毒状态,炎性因子大量释放,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10-11]。

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12-15]。EPSTEIN等[6]研究发现,单纯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5.2%,病死率在17%~18%,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APTT、PT、Fib是主要的凝血功能指标,APP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综合检验指标,反映凝血因子Ⅻ、Ⅺ和Ⅷ的水平变化,可作为抗凝治疗效果的反映指标;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综合检验指标,反映凝血因子Ⅶ和组织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可作为抗凝药物剂量的参考指标。本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APTT、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轻型、中型、重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这表明APTT、PT随着病情加重而延长。Fib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蛋白质,反映血栓是否形成;PLT的表面糖衣能吸附凝血因子Ⅲ且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本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Fib、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轻型、中型、重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Fib、PLT水平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降低。通过检测APTT、PT、Fib、PLT等凝血指标可反映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另外,王博[16]研究证实,凝血功能异常可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与颅脑损伤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96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1个月后检测凝血指标发现,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PTT、P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与预后呈负相关;Fib、PLT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与预后呈正相关;与王博[16]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机体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放缓,即便没有形成血栓也会影响受损脑组织恢复。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患者损伤越严重APTT、PT水平越高,FIB、PLT水平越低;而且APTT、PT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Fib、PLT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因此,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对准确评估患者伤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外源性凝血因子颅脑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1例凝血因子Ⅻ缺乏症个案分析并文献复习
止血镇痛胶囊对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麦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分析
外源性Intermedin在小鼠下肢动脉缺血模型中的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