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军
摘 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复习课堂上得以实实在在地落地,是值得广大数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以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复习课;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1.1 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第二课时.学生之前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生活中有关方程的模型并不都是线性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的广泛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据运算和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
1.2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本节复习课内容结合现实问题情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看,通过前阶段学习,学生已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习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应用题,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归纳、类比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三类问题.
1.3 教学目标设计
(1)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2)能在观察分析所列方程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类比探究,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3)以问题情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形和数据的观察、分析、探究、类比,归纳出解决几何类、销售类和增长率问题的通法,进而加强对三类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和逻辑推理素养.
(4)通过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方程问题、领悟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初步感悟函数思想,进而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处理方式.能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批判质疑、合情推理等过程,运用建模的结论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类问题及其变式的解决.
教学难点:几何类问题的解决;增长率模型的建立.
1.5 教法与学法设计
1.5.1 教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法和师生谈话法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水平有限,因而教师设置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采用“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变式训练——新知生成——课外提升”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问题链”的层层深入组织教学.学生在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和深入思考,必要时借助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此外,教师还需及时关注学生探究的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此过程宜采用师生谈话来进行.
1.5.2 学法设计
本节课的学法主要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意图 三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索,其中几何类问题的解决可进一步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提出猜想.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1.6 教学过程设计
1.6.1 梳理知识,优化结构
为了加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在本环节中,加强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并整理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便于课堂交流.
上课第一环节,教师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上展示,让学生主动暴露个体知识体系的缺漏,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其提出改进意见,集思广益,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和思维的不足,有助于全体学生多种角度的看待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后面环节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做好铺垫.
1.6.2 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 一个矩形周长为56厘米.
(1)当矩形面积为180平方厘米时,长宽分别为多少?
(2)能围成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矩形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2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个月可卖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2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x元(x为正整数),当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2250元?
问题3 某种商品的标价为400元/件,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324元/件,并且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该种商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三个典型问题的剖析和探究,感悟一元二次方程三类应用题的问题表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发现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建模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修正,用准确的文字語言和数学符号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师在此过程进行巡视,提问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用精炼、概括的数学语言充分地描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整个探究过程,既有模型建构又有数学运算,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1背景较为简单,低起点,多层次.以此情境引入,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对于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进行分析.第(2)小问将矩形的存在性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问题2中的关键等量关系“单个利润×销售总数=总利润”,借助表格将问题中的各数据间的关系更为清楚地表达.在使用不同假设未知量的方法上,应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其差异,体会方法的灵活性与统一性.两种情况列表和方程如下:
经过新课的学习和知识梳理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增长(减少)率模型a(1±x)n=b,可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3.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400(1-x)2=324时,存在两种运算程序:一是计算324÷400=0.81,求0.81的平方根;另一种是将324400约分为81100,利用ab=ab a≥0,b>0进行求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比较两种运算程序的差异,让学生归纳总结解此类方程的较为合理的运算方法.
1.6.3 变式训练,巩固拓展
变式1 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y=-2x+3交x轴与点A,交y轴于点B,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点重合),过点P分别作作OA和OB的垂线,垂足为C,D.
(1)是否存在点P,使得矩形OCPD的面积为1?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是否存在点P,使得矩形OCPD的面积为2?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根据(1)和(2),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变式2 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个月可卖出1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2元,则每个月少卖1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x元(x为正整数),当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3600元?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变式3 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召开之际,福田欧辉陆续向缅甸仰光公交公司交付100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以2017客车海外出口第一大单的成绩,创下了客车行业出口之最,同时,这也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福田欧辉代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成果,预计到2019年,福田公司将向海外出口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3000台,设平均每年的出口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
②某公司今年销售一种产品,一月份获得利润10万元,由于产品畅销,利润逐月增加,一季度共获利36.4万元,已知2月份和3月份利润的月增长率相同.设2,3月份利润的月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学生在第二环节已初步感知三类应用题的问题表征,本环节将通过对问题变式的处理,加深学生对三类问题表征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领悟三类问题背后的本质.学生能根据问题表征,选择恰当的模型,尝试借助图形和表格的方法来描述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建模并列出方程求解,并且能够把所得的结果回归到现实问题,体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本节复习课新知的生成做铺垫.
变式1由问题1的平面几何背景换成解析几何背景,需结合一次函数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此时矩形OCPD的面积需用含未知量的关系式来表示,这要求依据点P的轨迹来假设点P的坐标.为引导学生在(3)中提出问题,在學生解答(1)(2)后,教师可提问“矩形OCPD的面积是否能为10?是否能为20?”,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学运算和对比分析,再利用几何画板,移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矩形OCPD的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而提出猜想.当观察到矩形OCPD的面积可能存在最大值,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求出最值(也可作为课后探究作业).
对于变式2,若假设涨价为未知量,该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除了要求学生理解两种列方程形式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区别外,应让学生通过解方程,体验由方程形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计算程序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后续关联的问题情境中,能合理地确定运算对象和运算方法解决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是对“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3600元”问法的延续和拓展.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学运算,对比分析,体会售价与利润之间的变化规律,当观察到每个月的利润可能存在最大值时,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借鉴变式1中的处理方式,求出最值(也可作为课后探究作业).学生通过归纳类比,发现变式1中点P的坐标与矩形OCP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和变式2中商品售价与每月利润之间关系存在相同的变化情况,初步感悟了二次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图象及二次函数应用打下基础.
变式3考查增长率模型的应用和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①是2017年贵州中考题,问题②是2016年辽宁中考题.
1.6.4 归纳小结 形成新知
课堂小结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法?
(2)本节课探究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
(3)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交流和相互补充,学生总结出用表格法、图形法和基本模型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感悟数学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讨论互动中,再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梳理整个过程中体现的思想方法,再次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充分认识到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提供思维导图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如图2).提问“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收获延伸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6.5 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作业:略
设计意图 作业分为巩固作业和课外探究两种形式.巩固作业用于检测学生的本节复习学习效果,而课外探究采用开放性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也体现了分层教学要求.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原则
2.1 注重问题情境设置的合理性与层次性
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探究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等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务必重视问题情境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积极思考.
复习课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核心素养上有所发展.因此问题情境设置应难度小,起点低,螺旋式上升.如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和问题变式,均选自教材,教材习题变式和各省市的中考真题,在设置上均有一定代表性.“问题链”层层深入,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2.2 注重问题处理方法的通性与针对性
初中数学涉及方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和方程的应用三个方面.初中阶段方程的应用问题,不同类型的问题处理方法虽有不同,但有通性通法.如在本节课需用画图分析解决几何类问题,用列表分析解决销售类问题,用增长率模型解决增长率问题.销售类问题在结构上有一定共性:给定一个具体盈利情况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进行涨价或降价.以上这些问题的辨识和结构特征的发现,需要学生经历多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积累利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类比归纳,得出通法,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此外,由不同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共性(如问题3),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后,针对不同的结构的方程能选择合理的运算程序和解法,使数学运算素养得到提升.
2.3 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拓展性
复习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系统地梳理知识,加强知识联系的丰富性和顺畅性,进而加强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方程类单元复习课通常需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第二课时内容为方程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梳理,优化认知结构,并给出建议或参考.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命题、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过程中,逐步完善网状的知识结构,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新知生成.方程与函数存在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初步感知二次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和开放式问题设计,引导发现最值问题.开放式的编题和解答不受牵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通过说题,培养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精炼、概括的数学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的意识.
2.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滲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凸显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方程类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综合、归纳,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问题和问题变式的解决,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程思想.在知识结构梳理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方程解法的生成过程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图3).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 (09): 33-38.
[2]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01):35-37.
(收稿日期: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