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晓,郑明岳,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原发 性或继发性的损害,坐骨神经的炎症、水肿所产生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与神经根受到的机械性压迫损害、化学炎症刺激和突出的椎间盘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研究采用杵针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0 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为2018 年2 月至8 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标准。①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②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髂点、臀部、腘窝等;③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 征及其等位征阳性;④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运动功能和反射功能障碍。
①符合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并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一侧疼痛;②年龄为 18~60 岁,性别不限;③具有明确的临床症状或体征;④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及血液系统疾病。
①巨大型、中央型、游离型、嵌顿型腰椎间盘突出,出现马尾综合征或足下垂等,或合并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等需要绝对手术治疗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疾病患者;③严重骨质疏松者;④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⑤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⑥对本操作过敏或者不耐受者。
取患侧环跳、阳陵泉及 L4-5、L5-S1夹脊穴。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75 mm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环跳穴直刺2~3 寸时行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观察针感是否传递至足;阳陵泉、腰夹脊穴直刺0.8~1 寸,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手法使之得气。得气后连接华佗牌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1A 型),采用疏密波,频率为 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20 min 后出针。
采用杵针配合电针治疗。电针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杵针治疗取穴为河车命强段即从命门至长强段,命门到长强的中线和从命门到长强的脊柱两旁的三条线,脊柱旁开5 分的第1 条线,脊柱旁开1 寸5 分的第 2 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一侧线相同,脊柱旁开3 寸的第3 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2 侧线相同,共7 条线,河车路上每条线上的穴位与督脉和膀胱经的同名穴位相对应,以患侧环跳、委中、昆仑为主穴[5]。采用铜质“太极牌”杵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培训中心生产,共有4 件,即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奎星笔、金刚杵),治疗手法分为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5 种[6]。在河车命门至长强段用七曜混元杵的杵尖循7 条线由上向下行升降手法,每条线各7 次,约5 min;环跳穴处用金刚杵的杵尖行点叩手法,点叩49 次,约3 min;再用奎星笔的杵柄行逆时针左右运转手法7 次,约1 min。委中,昆仑穴杵针治疗同环跳穴。治疗时点叩以皮肤潮红为度。
两组均每日治疗1 次,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1.1 下腰痛JOA 评分[7]
采用国际权威骨科杂志 “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进行评定,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总分29 分,最低为0 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通过改善指数可以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改善指数/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可以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通常可以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
3.1.2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8]
使用横向移动的标尺测定疼痛值,标尺上刻有反应疼痛程度的面部表情图案,并告知患者从标尺做最左端到最右端表示疼痛强度从最轻度到最剧烈的疼痛,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应相应的表情图案,移动标尺。记录标尺背面对应的0~10 的疼痛数值。治疗前后分别检查1 次。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9]评定。
治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较大,但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可有加重。
无效:治疗后疼痛无减轻,体征无改善。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2 可见,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 96.7%,对照组分别为 36.7%和 83.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JOA 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腰痛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腰痛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腰痛JOA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JOA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JOA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4.8±2.5 23.2±1.61)2)对照组 30 14.9±1.8 21.2±2.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由表4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 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5.7±1.3 1.5±0.51)2)对照组 30 5.5±1.1 2.6±0.8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是目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有时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西医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等治疗方法[10-12]。中医学将坐骨神经痛辨证归属于“腰腿痛”“肾痹”范畴,认为本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经络扭挫,筋骨移位,导致气血凝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临床治疗多以舒经通络、通痹止痛为治疗原则[13-14]。针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肯定。针灸可显著提高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降低由炎症或机械压迫导致的疼痛感,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15]。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加以脉冲电刺激治疗,有研究表明,电针可以激发内源性阿片物质的释放,可使神经递质成分发生改变,对痛觉神经产生阻滞作用,从而产生更稳定、更长效的镇痛效应[16]。针刺坐骨神经痛取穴多选取痛点,采用循经取穴和交经取穴相结合的原则。坐骨神经痛压痛点多在臀部坐骨神经大孔即环跳穴深处。从经络上看,坐骨神经痛病变范围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两经取穴,可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环跳穴为足太阳和足少阳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位于足少阳胆经上,是筋之会穴,是治疗筋会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腰夹脊,据现代解剖学定位,正是坐骨神经的根部。
本研究与单一电针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杵针疗法。杵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李仲愚老先生经50 年临床应用的一种特殊疗法,兼有针刺和按摩之长[17-18]。杵针疗法作为中医的外治方法,无需刺入皮下,无破皮伤肌之苦及感染风险,患者易于接受。选取对腰腿部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河车命强段[19-20],在施术腧穴皮肤上,采用不同针具以点叩、分理、升降、开阖、运转交替操作,引导经气运行,促进经络气血流通。环跳穴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要穴,委中、昆仑皆可治疗腰腿痛,同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更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杵针点叩、分理手法可使卡压神经处的肌肉松解,从而缓解腰腿痛。杵针的开阖手法与毫针刺法的“提插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运转手法可使劳损的肌肉得到恢复休息,有调节阴阳气机运行之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纯电针治疗或杵针配合电针的治疗方法。两者都能明显缓解腰突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电针结合杵针的治疗相对于单一的电针治疗方法效果更佳。杵针是一种新兴发展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手法简便,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针具可反复使用,降低器械使用成本,患者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治疗上不刺破皮肤,无疼痛感,可适用于一些害怕针灸或者晕针的患者,适用范围更广,值得进一步的学习和推广。需要指出的是,因个体差异,受试者所能承受的程度不一,杵针疗法中手法的力道强度,并不能很好地量化,实际操作时间,顺序存在些许偏差,同时由于随访不足,缺乏远期疗效的追踪,这些问题也有待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