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梅婷
摘要: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交流都是用语言表达的,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理解数学知识,构建数学逻辑体系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扎实的根基,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知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1搭建起步了解
1.1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指描述数学事实和方法的所有符号。它是一种对数学思想进行科学表达的通用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般语言有所不同,又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1.2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正确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数学问题”说准确、说完整,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学生能够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经过自己的分析和转化,清楚地表达出数学概念、性质、数量关系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過程,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
2搭建目标一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乃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将影响他们的后继学习。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是衡量数学学习能力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笔者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口头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不佳,使得呈现的数学思维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精密性以及逻辑性。
3搭建强化一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互相交谈,进行讨论或辩论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外化的工具,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在课内要尽可能多地创造“说”的活动,让学生会“说”、能“说”、有机会“说”;在课外,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素养,有能力“说”。
3.1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说”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结合学生已有水平、兴趣以及个性特点,促进其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两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让其联系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载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2榜样示范,让学生“跟着说”
教师的语言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在学生表达不准确、不完整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淮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让学生在倾听、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让其了解和熟悉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需注意的地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术语、符号以及原理分析的逻辑关系等,使得数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简洁性。教师在阐述数学概念或符号时,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如除和除以,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学生认为这两者是一样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就应明确提出两者的不同。
3.3组织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说”
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多提供“说”的机会给学生。
首先,一对多的回答。当一个问题抛出后,尽量让多一些的学生有机会回答。如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比较开放的提问,学生在回忆和整理后,都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想。只需正确引导,平时不爱举手发言和一些后进生也能抓住本节课的知识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如,对一些规律的概括,可以尝试多叫几位学生回答。规律能在不同学生的概括中逐渐完善,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多对多的回答。在现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小组的交流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和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说”的氛围中,增加了“说”的量,能激发“说”的动力,发展“说”的能力。
3.4方法延伸,让学生“能够说”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有了一定的兴趣时,教师或家长再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训练,将对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一定的帮助。
课后,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的阅读,每天进行预习,学做批注,定期让孩子出一张数学手抄报,在每个单元或阶段性内容结束之后,进行复习整理,让其自行整理数学知识点,并画成思维导图。另外,家校配合,拓宽学生在数学书籍上的阅读面,让其喜欢上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书本中学得数学用语,并尝试与同学、老师或父母交流,也是掌握数学语言的有效方法,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和数学语言的了解,为数学语言的表达打下有效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