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陈 洁
当今,尽管我国小学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质的飞跃,但较欧美一些国家而言,尚处在较为传统、落后的发展阶段。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自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地、准确地、快速地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呢?笔者认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最能帮助教师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
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以即兴创作的教学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三大部分。其中,体态律动最为重要。据此,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与运动缺一不可、不可分割,并与身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当我们在进行音乐训练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耳朵、嗓音、指头,还需练好他们的各类肢体动作,将音乐、听觉、肢体、语言与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促进学生听觉、思维、情感、身体运动的相互协调,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点:(1)以教师即兴伴奏为主,学生充分聆听音乐。(2)将学生的肢体部位作为乐器,通过身体运动表现音乐。(3)借用游戏律动,在自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4)教师必备高水准、多方面的“即兴能力”,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适合所有孩子。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用身体动作感受、再现音乐,体验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时值变化,表现出音乐良好的流动性。
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强调对音乐的感受要从简单的原地运动发展成为复杂的空间运动,从身体的外在运动转化为身体的内在运动。其原地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有: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唱歌等。其空间身体动作有: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
相比只注重于旋律、和声的现状而使得音乐课堂枯燥沉闷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这种将听觉与身体运动相结合的体态律动模式,更能促使学生轻松获得节奏感并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给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进入了知识累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特别是活动能力和注意能力。在记忆方面,学生也从形象记忆逐步发展到抽象记忆;在思维方面,也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有愈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学习能力发展上,学生从有能力辨别音色是否协和到富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后达到有能力辨别和声,并能对音乐做出相对准确的审美判断。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结合听觉和身体运动来感知音乐,使音乐、情感与大脑神经得到了统一,让身心受到音乐的熏陶。所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极为合理的。
把审美放在中心地位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新课标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新课标中,“感受与欣赏”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表现”是音乐的基础性内容;“创造”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与手段。而感受、表现、创造恰恰也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主要活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使得儿童的音乐学习充满了乐趣。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将听觉和动觉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感知体验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如何把这种创新合理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告别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培训体会和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音乐实践是由耳朵、嗓音、肌肉等器官合作完成的,没有人可以在还没获得一种能力之前同时获得其他几种能力。例如,我们不会让还没学会站立的幼儿去奔跑。同样,在音乐学习中,儿童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获知所有的音乐要素。
音乐是由音响和运动合成的。运动是基础,运动即节奏的体现。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音乐教学必须从节奏入手,而身体是体验节奏的最好“乐器”。列举以下几个实例:
1.在行走中体验节奏的特点和转换
例如,用行走与身体其他部位表现节拍。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音乐。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在空间中行走,寻找身体的平衡感,再用脚踝、手肘、头、肩膀、手腕等表现钢琴演奏中的节拍。先每个部位逐个动,随后可凭自己的感觉用各个部位随意表现。最后,可将空间行走与身体其他部位交替表现节拍。
2.在合作行走中表现节奏的特点和转换
例如,两两合作,聆听钢琴演奏节奏做相应动作。教师设计一条包含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三连音的旋律:
并用钢琴演奏。不同的音符类型用不同的体态律动表现,四分音符: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前后行走;八分音符:两人双手拉手转圈;三连音:一只手握住对方的手腕,快速旋转;二分音符:自己行走。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设计简单的节奏、旋律和身体动作,通过多种律动语汇,不仅能让学生用动作感受音的时值、感受拍律和变化、掌握节拍特点,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若要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课堂,又要完全吸引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些不同形式的律动体验。笔者通过培训、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自主式律动体验、指令式律动体验、游戏式律动体验、即兴律动巩固体验。
1.自主式律动体验
教师通过演奏、演唱、动作表演活动,刺激学生的身体反应系统,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使其自然地投入到体态律动中。学生可跟随音乐,随意地用肢体部位做任意动作,表现出音的长短、强弱、快慢等,让身体做出与音乐同步的协调反应。这样,把聆听音乐变成了身体运动的活动,将抽象体验转化为具象体验,充分感知到音乐要素。
例如,教师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描绘了四个情境:农夫扛柴、赶火车、走独木桥、小偷来了。然后,学生聆听教师设计好的四种钢琴音乐,通过听辨音乐特征,自主地用身体运动来表现相对应的故事情境。
2.指令式律动体验
指令式的体态律动是促进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不同的身体律动。
例如,学生在听辨拍号反应练习时,原地坐下,拍腿、拍手打出三拍子。第一拍时拍腿,剩余拍子用拍手连贯拍奏。当听到教师“Hop”的指令时表示增加为四拍子,当听到“Hip”的指令时表示减少为二拍子,并用拍腿、拍手表现出来。如在教唱五年级上册《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时,即可运用此方法。
3.游戏式律动体验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游戏律动更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若能将游戏律动多融入音乐课堂中,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会让学生加倍感到亲切自然,更容易唤醒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例如,学生在学习切分节奏时,可借用铃鼓做游戏律动。教师选取由切分节奏和长音组成的旋律让学生聆听。伴随着音乐,学生A、B 两人合作游戏。学生A两手各拿一个铃鼓,学生B双手交替在两个鼓上敲击切分节奏。当学生B 在敲击其中一个鼓的时候,学生A 移动另一个鼓的位置。长音时,学生A与学生B交换鼓。
4.即兴律动巩固体验
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是陶冶和发展音乐情感的重要时期,学生感受体验能力与探索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可设计多种即兴音乐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巩固体验音乐要素的目的。
例如,在改变拍号、即兴创编、即兴演唱时,先说明二拍子口念“ti ti”并拍腿表示;三拍子口念“ta ta ta”并张开双臂表示;四拍子口念“du du du du”并手放头顶做爱心状打开双臂。然后,学生A 即兴创编节拍组合,其余学生根据学生A 的动作即兴念节奏。也可由两个学生组合,一个即兴创编组合,另一个根据节拍组合进行即兴念节奏。
总之,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比较适合当今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合理应用,选取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体态律动素材,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自然地融进小学音乐课堂,使得学生轻松准确地掌握乐曲的音乐要素。让我们告别枯燥无味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享受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