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106例疗效观察

2019-09-18 09:53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陈 广 生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鸿惠医院 梅州 514000)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并不断增大,严重者可覆盖至瞳孔区,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目前尚无好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单纯手术切除治疗,会使患者结膜充血,导致在角膜创面修复前结膜的新生血管侵入到周边的角膜,导致角膜出现长时间的充血和水肿,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几率。有研究表明,翼状胬肉患者在胬肉切除术后再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1]。本文选取了本院收治的106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73眼),男25例,女2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5.2±1.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1±0.5)年;其中单眼发病者33例,双眼发病者20例。观察组(72眼),男24例,女29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3.5±2.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2.1)年;其中单眼发病者34例,双眼发病者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为:术前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用0.5%的地卡因作结膜和角膜的表面麻醉,用含有肾上腺素的2%的利多卡因作结膜下浸润麻醉。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头部,用圆切刀,从胬肉组织边缘外0.5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从胬肉组织头端分离至角膜缘;剪开胬肉体两侧球结膜,将角巩膜缘处的粘连分离;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达半月皱襞,切除分离的所有胬肉组织。进行巩膜面止血,仔细刮切巩膜面表面,使其干净、光滑平整,然后将切除后的结膜缘间断缝合于角巩膜缘外约2~4mm的巩膜面,暴露部分巩膜面。涂抗生素眼膏在结膜囊,包扎术眼。注意切开和分离角膜面的胬肉组织时要干净平整;从角膜表面剥离胬肉组织时,不能进入角膜深层。

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2%利多卡因注射在上方球结膜和球筋膜之间做浸润麻醉;分离较创面大的球结膜瓣至角膜缘,取下的球结膜植片须带有约1mm的角膜缘上皮组织。上皮面朝上将植片放置在患眼鼻侧暴露的巩膜面,将角膜缘干细胞侧朝向角膜缘处,吸净积血,使植片巩膜表面,将植片、浅层巩膜、鼻侧球结膜用10-0显微缝线间断缝合在一起,取材部位无需处理。涂抗生素眼膏在结膜囊,包扎术眼[2~3]。

术后绷带包扎2d,每日定时换药,观察愈合情况,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后,给予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普拉洛芬局部用药,拆线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术后结膜平整无充血表现,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为痊愈;角膜创面有胬肉组织,出现新生血管,结膜充血和局部增生为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眼异物感、流泪、球结膜充血水肿、畏光等[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复发率[n(%)]

组别眼数痊愈复发χ2,P对照组7358(79.45)15(20.54)观察组7266(91.67)6(8.33)4.82,<0.05合计145124(85.51)21(14.48)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眼数异物感结膜充血创面水肿总发生率对照组7325(34.24)15(20.54)10(13.69)50(68.49)观察组724(5.56)5(6.94)8(11.11)17(23.61)χ210.26313.65813.02714.351P0.000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拆线时间对比

观察组分别为(2.5±0.2)d、(5.8±1.2)d,对照组分别为(8.5±0.5)d、(13.5±0.5)d。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和拆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眼部疾病,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由于胬肉会伸展到角膜,逐渐遮蔽瞳孔,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障碍、散光等症状,临床上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术后胬肉(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又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静止期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轻度或不充血,表面光滑,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进行期表现为头部隆起,附近角膜混浊,前弹力层及浅基层有细胞浸润,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患者的翼状胬肉如果影响眼球转动、靠近瞳孔区或呈进行性发展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5],临床上常用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存在很多不足,如术后遗留角膜创面较大;角膜修复中角膜的形态会改变,从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的复发与角膜干细胞的缺乏有关,角膜缘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基底的上皮层周围,对上皮组织的再生起到直接作用,决定着细胞的组织更新和再生。角膜缘干细胞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膜上皮细胞的增长,有研究表明,翼状胬肉患者在胬肉切除术后再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6~8]。

采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自体移植避免产生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眼部取材相比健侧痛苦小也更方便,而且对患者可能在日后需要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无大影响。还能够提供健康的上皮组织给角膜缘病变区域,防止新生血管的侵入,使患者的角膜能够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后发现,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纯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和拆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取材便捷,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其可能增加病灶部位干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部位干细胞的功能,并阻止结膜血管的入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