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三要素:目标、评价与教学

2019-09-17 08:52张菊荣
江苏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课堂评价

编者按: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课程的意义就是要通过教实现学,通过评确保学会。课程改革不是不断变花样,而是要回到基本的课程原理上来。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追求的“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匹配性研究,为落实国家课程意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其基本要素是:目标、评价与教学。学习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达成“一致性”。学习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即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即“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应嵌入评价任务。若此,目标、评价与教学相互匹配,国家的课程意志才能转化为课堂的实际活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程与教学;学习目标;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2-0063-04

【作者简介】张菊荣,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苏州,215200)总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特级校长。

教了却没有学,学了却没有评,评却非所教,教却非所学,“教、学、评”分离的情况司空见惯。然后,我们就如此责怪学生:你们说,这个我教过吗?也如此埋怨自己:这个,我教过了呀,怎么学生还不会啊?——可是,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课程的完成不能以“是否教了”为标志,也不能以“是否学了”为标志,而应以“是否學会”为标志。那么,何以知道学生“是否学会”呢?那就需要评价,只有经过评价,教师才有证据证明学生是否学会。因此,“教、学、评”一致,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到学,是知识对象的变化;而学到学会,是知识的建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加工,使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形成的新经验。怎样实现“教、学、评一致”呢?那就需要教师一致性地思考目标、评价、教学。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目标

教、学、评何以能一致?是因为有共享的目标,“教、学、评一致”,是一致性于目标,所以,“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目标,其他的一切都围绕目标展开。我们追求“教、学、评一致性”,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但我们跳出这种逻辑来思考一个上位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一定是好的吗?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载体,“教、学、评一致性”是否一定能落实国家意志呢?不一定,因为这取决于目标,如果目标错了,那么,“教、学、评一致性”就跟着错了;只有目标正确了,“教、学、评一致性”才是落实国家意志的利器。可见,合理的目标是何等的重要,这是“教、学、评一致性”得以成功的前提。那么,何谓“合理的目标”,如何制订“合理的目标”呢?

1.合理的目标,应该符合国家意志。

课堂应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国家意志转化为课堂里的行动,需要借助目标的层层落实得以实现。新时代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概括起来就是“立德树人”四个字,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课程标准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但有这些,还不够,在教师层面,还需要结合实际来言明三个层次的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我们简单定义一下“目标”,目标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显然,这个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我们通常又把“目标”称为“学习目标”。在这里,“期”这个概念可以指一学期、一单元、一课时。预期一个学期学习了某课程之后将会创造的学习结果,就是“学期目标”,学期目标应该体现在“学期课程纲要”中;“单元目标”,是预期通过单元学习实现的学习结果,应该体现在“单元学习设计”中;课时目标,即预期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将会拥有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制订学期、单元、课时目标时,要直接对标国家课程标准。保证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这样就保证了学习目标与国家意志的一致性,就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2.合理的目标,应该关注具体儿童。

课程的一头是国家意志,另一头是具体儿童。教师的课程创造性,首先就是要将国家意志与具体儿童结合起来,叙写出符合本班儿童的学习目标,把课程落实到本班具体儿童身上。因此,我们不能复制粘贴别人设计的目标。研究具体儿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研制学习目标时研究儿童,一方面把握儿童学习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本班具体儿童的学习,特别要研究他们真实的学习起点——如果我们不明确起点在哪里,也就无法确定“目标”到何处。研究具体儿童的具体学情,不能捧着书本来研究,也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要到儿童中间去,接触真实的儿童,然后才能制订适合本班具体儿童的学习目标。

3.合理的目标,应该关注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当然,除了教材,我们还可以选择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将教材解读、资源挖掘,与课标分解、具体儿童研究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合理的目标。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是评价

何以证明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评价。所谓评价,即检测目标是否达成,而非简单的“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用于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就是“评价任务”。或者说,所谓“评价任务”,就是:你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我就可以据此判断你是否达成了某项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要义是确保学生“学会”,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就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这就是课程设计原理中的“逆向设计”。那么,我们要设计怎样的评价任务呢?

1.评价任务必须匹配目标。

既然评价任务的使命是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那么,它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评价任务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明显的指向:学习目标。当教师在说“评价”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评价;而有了目标,如果没有评价,目标也就是空中楼阁。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这种匹配,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目标对应一项评价任务;也可以是非一一对应的,“一对多”“多对一”都可以,但是“有目标就该有评价”“有评价就该指向目标”,这是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2.评价任务必须“让学生明白”。

“让学生明白”说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但到课堂现场,坐在学生身边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你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明白教师呈现的评价任务,并不理解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教师的“立场”有关系,教师常常以“教师立场”来表达这些评价任务,而不是以“学生立场”来表达,因此,学生听不懂、看不明、理解不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笔者曾经多次以“学生理解了学习任务吗?”为主题组织教师观察课堂,结果发现“学生并不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现象十分常见。

笔者十分认同顾泠沅先生说的“教师当是明白之人,教师的责任是使人明白”(大意)。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要做到让学生明白:第一,教师自己要十分明白,教师不明白,学生一定不明白,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第二,教师明白了不等于学生就明白了,教师要明白评价任务是给学生看的、给学生听的、让学生明白的,所以,教师必须读懂儿童,用儿童能明白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白。

3.倡导“大任务”。

简单地把书上的一些习题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就算作“评价任务”,这样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法,使知识处于凌乱与孤立之中。所以,我们要倡导把“评价任务”设计成“大任务”。什么是“大任务”?说白了就是从“做题”转向“做事”。“大任务”就是“做事”,就是通过做某事或某些事,来评价其是否达成目标。这样的“大任务”,应当是借助于相对真实的情境,面对比较复杂的非良构问题,需要运用目标所指向的相关知识以及能力方法。这样的“大任务”,应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一段完整的学习时间,而不是每个问题只要“对答如流”就算解决;应该能够保证学生围绕任务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信息,而不是采用封闭统一的、绝对可控的形式。我们也特别倡导把大任务设计成“表现性评价”。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是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得好了,学习也就好了。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必须嵌入“评价”

“教学”,笔者更愿意写成“教—学”,因为“教”和“学”的关系实在太神奇了,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无所谓教,教与学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彼此不能相离。评价任务设计之后,教师再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任务。这就是“评价与‘教—学相整合”。

1.评与教的整合。

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工作是三项:一是呈现评价任务,让学生明白;二是收集评价信息,动态地掌握学生“在哪里”;三是处理评价信息,有效地推进学习。三项“教”的工作,与“评”高度一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明白白地进行这三项工作的设计。第一,呈现评价任务。不是简单地把评价任务“端上来”,而是要根据评价任务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如果学生没有明白评价任务,学习就无法进行。如何呈现评价任务?可以直接告知,但表达必须非常清晰,这种清晰不仅是教师认为的清晰,还是学生能理解的清晰;可以借助PPT呈现,再配以适当的解释;可以举例说明,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以提供作品范例;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订,在制订规则中明白评价任务。第二,收集评价信息。教师育人工作成熟的第一标志就是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一个不关注评价信息的教师是在蒙着眼睛上课。教师要通过倾听、对话、观察等方法收集評价信息,这里的评价信息包括错误的学习信息、特殊的学习信息、面上的学习信息、个体的学习信息等,教师的实践智慧与教师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息息相关。第三,处理评价信息。对不同的学习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处理评价信息的过程,达成处,肯定之;不足处,补充之;差错处,纠正之;困惑处,点拨之;杂乱处,梳理之;高明处,放大之;争辩处,辨析之。

2.评与学的整合。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也有三项主要工作,这三项工作与“评”紧紧相连:第一,明确评价任务,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第二,完成评价任务,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生产”学习信息。在这里,任务完成方式即学习方式,是通过查阅资料还是通过思辨学习,是独学还是合学,是通过读划思议还是实验操作,是主题式学习还是项目式学习,都要根据任务特点与学生情况进行精心设计。第三,分享学习结果,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把相关的学习情况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如上所述,“教”与“评”相一致,“评”与“学”相一致,“教”“学”与“评”(评价任务)因此有了十分紧密的内在一致性,一致性于学习目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当一项评价任务完成之后,就会围绕下一项评价任务进行,因此“教、学、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链”,是“教学链”“学习链”“评价链”的统一,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循环。在这个“教、学、评一致性”的循环中,“评价任务”是关键,细细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因为有了“评价任务”,教与学才会相互依存:只有教师以十分适切的方式呈现评价任务,学生才会理解评价任务;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组织、指导、观察,而只有学生“生产”了评价信息,教师才能收集与研判评价信息,也才能组织学生分享与交流评价信息,进而对评价信息进行处理,以不断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而课程教学的基本逻辑就是以“学会”为标志,“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学会”,而评价任务则是证明“是否学会”,是否达成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才说,目标、评价、教学是“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三要素,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性”了,“教、学、评”就“一致性”了,课程教学也就遵循了基本逻辑了。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课堂评价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