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以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儿童文化,它是儿童以后幸福人生的重要奠基,但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有不尽人意之处。文章针对小學语文教育出现的一些不当教学形式进行反思,探索基于儿童立场设计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措施,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儿童特有的理解和表达,珍视并采取措施培育儿童文化,真正担起小学语文教育培育儿童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儿童文化;儿童视角;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简介:李云霞,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21-02
儿童文化对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语文教育则是培育儿童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儿童本位的理念下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是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的外在表现和必然要求。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的重要时期,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表现出较多的非理性因素和直觉特征:他们率真、活泼,做事完全依靠感觉;常常形成一个个小的“非正式群体”,同伴之间关系亲密、相互信任,喜欢自由想象和创造性的游戏。这种区别于成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儿童文化。
多年关注儿童文化的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博士认为:“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
儿童在外显的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游戏、学习还是其他活动,都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即“游戏精神”,包括自由想象、创造、平等以及非功利等元素。儿童以游戏为生活,随心所欲地展开想象,把一片折纸当作“飞燕”,把积雪的阴井盖看成“妖怪”,尽情享受创造的乐趣。他们和同伴自由交往,不受任何压力和束缚,也不被功利观念所左右。在儿童的交往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真正的人格平等。
儿童文化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发展,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医治现代文明中人们世俗功利、缺少信任、想象力创造力匮乏的“良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从成人的角度去解读课文,缺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设计教案。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水上飞机》一课时,将教学目标设计为:①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后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这样的教学设计带有浓厚的成人视角色彩,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情绪、情感和想象根本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事实上,儿童更感兴趣的可能是“飞机怎么能落到水面而不沉到水底?”“坐在上面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科研人员还发明了哪些新奇的飞机?”等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展示的生活画卷能够为儿童创造一个活泼诗意、充满幻想与浪漫温情的文化世界,帮助他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情感联结。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儿童的自由精神,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展儿童文化。
1. 围绕儿童生活精选课外阅读素材。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基本都是文选型的,选文以短小的童话、寓言、儿童生活故事为主,这类文章有意境、有情节,且语言活泼、文字浅显,符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课外阅读素材,例如,民国时期充满童稚的语文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这一套读本选用了很多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让儿童一看便爱不释手。如第一课《苍蝇给蚊子的信》讲的是苍蝇和蚊子怎样“做把戏”让孩子生病,提醒孩子注意卫生的故事,课文想象奇异,读起来妙趣横生;第七十一课《小猫要过河》讲的是不会游泳的小猫要过河,向鹅借船,于是鹅用身体当船脚当桨帮助小猫的故事,文中对话生动有趣,小猫的聪明伶俐以及鹅的慷慨大方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第九十三课《蚂蚁上天》讲述了小蜻蜓驮着一群蚂蚁上天的故事,充满儿童的奇思妙想,引人入胜。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和文化特质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精心选择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 设计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活动是儿童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对儿童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肯定和发挥儿童文化的重要价值,重新认识自己,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思考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儿童,是否建立在儿童的人生观、认知观、发展观之上。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在备课前会深入调查班级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预习阅读情况、存在的困惑和难点等,再根据学生情况、作者写作背景进行备课,不仅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容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3. 尊重儿童阅读视角。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曾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8~14岁的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成人迥然不同,教师不能将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以一颗童心感受文本、思考文本、体验文本。例如,在预习“人教版”第六册《和时间赛跑》一文时,以儿童视角可生成如下话题:时间是看不见的,怎么能和它赛跑呢?和时间赛跑怎么才能算赢呢?小作者怎么和时间赛跑的呢?猜一猜他是怎么终身受益的呢?只有按照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阅读文本,他们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教师要明确: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由他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构建完成的,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不能替代他们完成任务。
4. 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儿童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童趣,成人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被予以充分尊重的儿童才能自由地创造、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真情实感。
尊重儿童,从儿童的发展需求出发,基于儿童的已有经验展开小学语文教育,培育儿童文化,让儿童成为文化语文的享用者、体验者和创造者,在双重文化的濡染中获得长远发展。
[1] 杜晓利.走向儿童文化[J].教育科学,2001,(3).
[2] (挪威)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M].王毅,孙小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英)德斯蒙德·莫里斯.人类动物园[M].刘文荣,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4] 朱自强.论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J].昆明学院学报,2013,(z1).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