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云
摘 要:现代初中语文课程的古诗文实际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成效不甚理想。基于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使用素读方式,既能将当前学生背诵难的问题解决掉,更能够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个体的阅读品味以及審美能力,促进初中语文课程古诗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时期;语文课程;古诗文教学;素读;重要性
古诗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更是实际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同现代文的实际教学比较,在古诗文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备课、讲解与辅导,虽然如此,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乐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教师在学生背记古诗文的过程中欠缺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素读学习方式的要领。
一、素读相关概念
素读实际上是阅读学习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理解,只需要反复进行诵读,便能够做到了如指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古诗文学习并不是要让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为学生字斟句酌地讲解,而是需要让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感知古诗文内容中的文字美,感知作者本身的思想以及情怀。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素读的重要性
1.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素读是我国的传统阅读方式,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来讲是较为有效的。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绩变成衡量学习优劣的一个标准,所以在古诗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更加重视理解,却并不重视诵读。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做题的方式,却忽略了优美字词的魅力所在。初中教材中的《关雎》一文,是诗经当中极为经典的爱情诗,其中情感热情而奔放,语言表现力非常强,并且也是朗朗上口的,非常适合进行素读。可是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在讲解诗文当中的描写手法以及思想情感。
2.素读学习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
初中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较弱,可是这个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却是黄金时期,适合进行语文知识的累积,而素读不失为一种极为恰当的学习方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极为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而初中学生还无法体会到这种济世情怀,这个时候让学生使用素读学习法深化记忆,积累成为自己的知识,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有感而发。
3.素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就是说古诗文素读的效果极为显著,基于大量古诗文知识的积累,学生不但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更会提升自身的情感领悟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样的道理,饱读诗书才能够在创作中不受拘谨,创作属于自身的特色作品。
三、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实施方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初中古诗文的实际教学中应用素读方式,一定要注意其虽然有效却十分单调,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用不同形式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感知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文知识。
2.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
古诗文一般都是流传已久才成为今天的教学内容,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同现代社会相差甚远。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处境都是不同的,字词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语态等都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出入,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在使用古诗文素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避开难以理解的字词,让背记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容易被忘记,更能够强化学生个体的语文素养,为未来古诗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3.坚持素读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在实际学习中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古诗文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需要不断地进行巩固与强化。初中学生的古诗文素读,最初是为了扩充数量,随着古诗文积累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会非常自然地从不理解到吸收净化,变成自己专属的营养成分,这就是量的累积引起质的变化,这个过程较为漫长。
4.素读要跨越课堂内外
古诗文内容的素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内,更需要将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进行理解与背记,教师可对学生的背记效果进行检验。可是课堂教学时间与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面。
初中时期的古诗文积累对于其未来更为深入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素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积累更多古诗文知识,具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齐.浅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7):15.
[2]杨秀梅,蒋仕顺.文言有味,启人智慧:例谈文言教学中“素读”的运用[J].学周刊,2017(23):104-1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