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姝玮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记忆路线图”,它能够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记忆缺失问题,能够按学生的思想组织过程,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当下我国教育教学课堂。目前思维导图被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图文并茂的视觉体验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深化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是一种有效的新式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延伸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语文学习,进而爱上语文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实践表明,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呈现最佳状态。纵观我国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无趣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看待语文学科,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课堂的新突破,让语文教学课堂获得新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概述
20世纪60年代,教育专业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也被称为心智图。起初该模式被作为一种記录笔记的方法,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被应用在学科教育中,成为可视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科教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虽然思维导图能够冲击过去的单一言传身教式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延伸,教学效率能够获得显著的提高。但在大多数的学科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法的束缚很难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应用
可以说思维导图走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既是语文教学课堂的突破与发展,也是我国教育的变革新路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认识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将其与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相衔接,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构建新式语文教学课堂。
(一)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语文素养。将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语文文章,能够将关系复杂、结构混乱的文章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高效的阅读任务。但并非任何语文教材文本都适合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为让学生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实施阅读教学,教师可先传递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深入文本,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文章的中心为“母亲”,作者从多个角度着手刻画自己心中母亲的形象,从母亲的故事、时代的背景去描述母亲。为深化学生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文章的层次结构来梳理文章脉络,利用思维导图去绘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对写作结构、人物形象都能够把握到位,阅读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二)思维导图与语文课文教学相结合
将思维导图与语文教学课堂相结合能够将课堂实践充分还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理解文章和分析文章。这样课堂的主人公地位能够还给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大大提升。
如在学习《背影》时,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让学生能够用逻辑清晰的思维能力去分析文章情感与内涵。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以及主题四个方面着手去分析文章内容,并从自己的角度来绘制思维导图,最后进行汇总,共同讨论。每一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同,再合二为一,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三)思维导图与语文课后复习相结合
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复习活动的重要手段,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持久性,能够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下更好地厘清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思维变得清晰。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来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中的字、词、句这些孤零零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空间感”,学生的语文复习会更有效,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到位。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各个教学内容都十分契合。教师巧妙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语文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1+1>2的效果,多方应用下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2]吴小莲.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
[3]王明霞.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0).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