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礼兰 赵联劭
摘 要:农村初中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为让学生汲取名著的营养,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名著,并及时评测阅读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健全追梦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走进课堂;做法
读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的名人都是在青少年时代热爱读书,把书当作朋友,把读书当作很快乐的事情。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伟人是多么地酷爱读书,书籍给他们提供多么宝贵的营养!对于农村中学的初中生来说,他们涉世未深,正处于汲取知识的时期,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这些人生刚刚起步的孩子们更需要读书,他们开什么卷,读什么书事关重大。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书甚至不能读。就像章学诚所说:“读书如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这就需要教师当心,尽到立德树人的责任,诲人不倦。帮助学生选准要读的书,带领学生彻底地读书。教师认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的精品。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是最璀璨的灯火,照亮着人们的心灵。经典名著的智慧光芒总是能够穿透历史,历久弥新,让人百读不厌,增长见识,启迪心智,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基础,为学生提供精神营养,使学生终生受益。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九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要求更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经典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典名著阅读是学生必须要读的。农村初中的名著阅读必须真正走进课堂。
但是当今的农村初中生,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在家,他们根本不好好读书;一部分学生的家长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是忙于生计,文化水平又低,很少关注孩子阅读名著,甚至认为阅读名著无用,影响学习成绩。以致于有的学生甚至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不知道,更别说古代的和国外的经典著作,更谈不上阅读经典名著。因此,经典名著遭到一些农村初中生的冷落,被他们轻视。即使少数学生能读名著,也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地品味名著的精神内涵;好些学生面对厚厚的名著,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缺乏耐心,没有兴趣,遇到字词障碍或者难读的地方就放手,隨手乱翻。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经典名著可读可不读,读着读着就半途而废,名著被闲置在一旁。况且好多同学喜欢电子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体会不到阅读名著的价值,收获不到阅读的快乐,享受不到名著的精神财富……
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堪忧,让名著真正走进课堂困难重重,但是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善于读书,让书愉悦学生的心灵,增长他们的才智和修养。教师积极寻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农村中学的名著阅读真正走进课堂。
一、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读书产生兴趣,才能自觉地进入阅读学习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读书效果。比如,为了激发学生读《西游记》的兴趣,燃起学生读《西游记》的欲望,教师首先摸清学生对这部名著的了解情况,知道学生阅读名著的甚少,但是看过电影的或者动画片的较多。初中学生对《西游记》的电影或者动画片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索性和学生一块观看电视《大战红孩儿》,要求学生边看边想红孩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谈观后的感悟。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精彩场面,曲折的故事情节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看完后,学生虽然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但是经过冷静的思考之后,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评价红孩儿,谈出观后的感悟。学生不仅说出了红孩儿的机智勇敢,狡猾无比,还谈出了红孩儿是一个恩将仇报,狂妄自大的人。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谨慎小心,不能被现象迷惑,不能自大,并且结合实际谈出了在学习上也应细心,一丝不苟,不能骄傲自大。学生谈出感悟后,老师紧跟着问学生这精彩的电视是根据哪部名著改编的。有些学生说出了名著《西游记》,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告诉他们《西游记》这部名著中对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文字描述比电视演得还精彩,读名著的滋味比看电视还香甜!接着,把《西游记》中描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精彩语段用多媒体投放到大屏上,引导学生精读,批注。要求学生字斟句酌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老师指导学生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者提出疑难问题。给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和机会。
二、 小组合作
有些学生家长不重视,不支持孩子读名著,认识不到读名著的意义,认为读了也没用,买书白花钱还影响学习成绩。教师如果安排学生双休日和假期里在家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学生没有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做不好监督,到头来收不到理想的读书效果。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名著阅读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小组同学一起读,合作、交流、探究。老师引导、点拨、评测。
班里的学生,理解名著的水平参差不齐,阅读名著的习惯好坏有别,阅读名著的兴趣有浓有淡。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住学生对名著阅读浓厚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读书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两名同学为一小组,四名同学为一大组,每一组的组长是本组中阅读水平最高的同学,他品学兼优并且具有组织领导能力。三个组员的阅读水平分别为好、中、差。这样,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读书小组,这些小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教师根据组数和学生学习能力分段,小组长在各段内自选组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尽量使每组都是最佳组合。这样,小组阅读便于有序开展,组员互动有序进行,组内读书活动高效。每一小组能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每一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阅读名著,先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阅读成果,互相答疑解惑。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组长提交给教师,教师把收集到的疑难问题加以整合,然后把整合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依靠全班同学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点拨,为学生搭桥、架梯、鼓劲。对于一些深奥的语句,老师领着学生啃。
三、 及时评测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发展他们的自身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改善教师更高水平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阅读作出评价与检测,准确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状况,以便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方向性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保持住对名著阅读较为浓厚的兴趣,进而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学生阅读完一篇经典文章或者一部经典著作后,教师应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科学的检测,在评测时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化,检测和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评测的结果不能只是一定的等级和分数,也可以是对典型的客观事实的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有新意和创意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指出有待提高的正确方向,这样,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期待情绪,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慢慢地呈梯状提高。学生阅读的趣味性慢慢地随之增加,阅读名著的习惯渐渐养成,阅读水平和能力渐渐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便得到提高。例如,学生们读完《骆驼祥子》后,教师及时检测。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出祥子的三起三落。学生很有潜力,他们精心完成思维导图,图画得惟妙惟肖,文写得栩栩如生,真是图文并茂,充分展示出学生们的才艺。然后,师生共同批阅同学们的思维导图,推荐出大家都认可的作品,教师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传阅学习优秀作品,择善而从。对于没有推荐出来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把不善之处及时改之,并明白不足的原因。在这样的检测中让学生共同进步,整体提高。全班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教师也可以把精心准备的检测题分发给学生,题目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鉴赏题、小作文等。学生做这些检测题时,教师要明确测试时间,营造考试氛围,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对于检测的每一小题必须明确分数,为批改评价提供依据。批改检测题时,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同学互相批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得分情况和错题情况进行评价。评阅读等级,评分数,评错误。以鼓励学生为主,警示学生为辅,及时表扬优秀的同學,激励有进步的同学,培养学生爱读名著的习惯。总之,评测内容要多维化,评测方法要多样化,评测过程要动态化,评测形式要新颖化,同时要注意组间评比。
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及时评测,学生收获满满,有快乐感,有幸福感,长此以往,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渐渐养成,越来越热爱阅读名著。
以上浅谈了农村中学的名著阅读真正走进课堂的三点做法。以便让名著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有更美好的心灵,更健康发展,成为更健全的追梦人!
作者简介:郑礼兰,赵联劭,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