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摘要:随着人们对美术认识的逐渐加深,美术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美术教育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改革新时期,我们美术教师要积极采取先进的教学措施,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实践课堂
美术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美术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再也不是“坐享其成”式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合作参与下,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参与者和体验者,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文化学习过程,去发现问题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和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
一、美术课程在小学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理想象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用画笔将自己内心当中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怀释放出去,能够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其他人[1]。所以,在小学时期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未来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创新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直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传递的位置,学生不具备参与学习活动的自主能动性,更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很多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并不重视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实施趣味性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热情,切实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效。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探究性教学
(一)在课堂观察中探究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价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2]。
在湘教版二年级《我爱我家》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求给爸爸、妈妈画像,为了让孩子们能较好的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教师先让孩子们回忆爸爸或妈妈的形象特征,然后在课件中提供的多种脸型及五官造型中进行观察、比较,选择出最合适的,然后把它们拼摆组合起来,得出最接近爸爸或妈妈的图象,最后再进行一些细节的调整。通过探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懂得“画像”中应该如何去观察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外貌特征,抓住哪些重点,这样画出的图象才能形象又生动。
又如在《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或本领。学生通过说出自己的看法,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接着教师出示卡通形象课件创设情景:卡通王国正在评选形象大使,海绵宝宝、孙悟空、哪吒等都来参赛,你认为哪个卡通形象在造型、色彩等方面最有特点,能成为今天的形象大使。引导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夸张的特点,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在课堂操作中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小学生具有好动、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乐于接受许多新鲜事物,同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强的创作欲望和渴望成功的思想。
在湘教小学美术三上第10课《花手帕》一课中,教师通过表演魔术:将一张白色的纸巾折叠后迅速浸染,产生一块色彩斑斓的花手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尝试动手操作,如纸巾的折叠方法、浸染时间的把握以及湿纸巾打开时应注意的事项等等[3]。接下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继续通过操作试验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条件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湘教小学美术一上15课《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教师将课前折好的热带鱼发给每个小组,让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观察、欣赏,然后将折好的热带鱼拆开,讨论研究它们的折叠方法,归纳制作方法后,学生用纸张尝试制作,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拆开过程中探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抓主学生的兴奋点,又要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奥秘。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法,就能把知识简单、生硬的传授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课堂欣赏中探究
美术教学应注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湘教小学美术一上《大家一起画》教学中,教师在教室里播放几段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音乐,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出示一幅作品并播放相应的乐曲,告诉学生这是当老师听到这首乐曲时画下来的[4]。请同学们边看这幅图,边体会一下老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的?然后,教师又出示了几幅画家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等角度去探究名作神韵。如有的学生说画家画出了一种热烈奔放的心情;有的学生说那蓝色,好象清凉的海风;那绿色,好象在大草原上呼吸;那红色,是我们愉快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欣赏,学生能应用这些绘画形式来尽情的抒发情感。在欣赏中真正体现,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
又如在教学湘教美术二上《美丽的昆虫》一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在自己家中或书店或网络中查阅关于昆虫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收集。通过欣赏、观察,探究它们的头、身子的形状和腿的数量。发现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昆虫,在结构上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由头、胸、腹组成,都有一对触角六条腿,不同是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多样。这些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其从内心感叹昆虫的可爱,为创作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获得了直观的、丰富的知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美术知识探究学习美术方法技能的一种好方法。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更重要的是运用教学的艺术对美术进行有效的教学。通过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探究性习惯培养。这需要广大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胜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5.
[2]袁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发展,2019(08):90-91.
[3]解丽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59-60.
[4]杜惠怡.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