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银
摘 要: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并将舞蹈技巧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教学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本文从分析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作用入手,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教学策略,期望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舞蹈技巧;舞蹈教学
1.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作用
1.1准确传达舞蹈作品情感
舞蹈是通过优雅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向观众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绝大多数舞蹈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由于舞蹈本身是一类表演艺术,所以其作品又高于生活,好的舞蹈是表演者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诠释内容的过程,进而使舞蹈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作为舞蹈表演者应当能够利用肢体,向观众准确传导作品中蕴藏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舞蹈表演者应善于运用舞蹈技巧,对每一个动作进行优美地展现,赋予舞蹈作品灵魂,突出感情,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让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
1.2生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
从本质的角度上讲,舞蹈作品是为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完成艺术表现,而创作出来的一组包含各种动作的构图,或是配以音乐旋律的连续姿势。由于舞蹈表演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塑造出来的人物风格也迥然各异。同时,舞蹈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人物和风格,为突显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舞蹈表演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充实且富有感情,舞蹈表演者在演绎作品之前,应当对其中的人物情感进行细细揣摩,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进去,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演绎风格。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表演时,将舞蹈技巧合理运动到每一个动作当中,以此来成功塑造出被广大观众所认可的舞蹈人物,进而达到本色出演的状态,形成完全属于自己舞蹈风格。
1.3增添舞蹈表演的灵动性
舞蹈是用肢体来诠释作品内涵的艺术形式,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观众只能看到表演者的动作。但是,舞蹈表演却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动作串联到一起,而是需要表演者赋予每个动作灵魂,展示对舞蹈内涵的理解。舞蹈技巧能够使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中舒展自己的身体,并展现出身体的灵活性,增强美感。不仅如此,通过舞蹈技巧,还能明确作品的主题,从而使观众在观看中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可增强表演效果,使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灵动,观众的注意力也会被动作所吸引,由此可进一步扩展舞蹈的受众群体。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教学策略
2.1丰富舞蹈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借此来提升舞蹈表演能力。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幼儿舞蹈编创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创编舞蹈作品。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了解和掌握,明白幼儿对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更感兴趣,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掌握的舞蹈知识,编创出能够吸引幼儿的舞蹈作品。同时,可将所学的舞蹈技巧有机融入到舞蹈作品当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其次,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舞蹈教材的选择范围,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借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兴趣,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现代舞的喜爱程度较高,如街舞、爵士舞等,教师可据此在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内容,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舞蹈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舞蹈技巧来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2.2改进舞蹈教学方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方法不合理,那么势必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为使学生能够将各种舞蹈技巧合理地运用到舞蹈表演当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积极采用有助于师生互动的方法开展舞蹈教学。一是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对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区别教学,由此可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二是心理暗示法。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学习成绩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学,借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练习舞蹈动作,当学生将所学的舞蹈技巧运用到练习当中时,教师可以用肯定的眼神,暗示学生做得非常好,并在练习结束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三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利用,为学生直观展示舞蹈技巧。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经典的舞蹈作品,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表演者运用了哪些舞蹈技巧,这样可以使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2.3优化舞蹈教学环境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舞蹈技巧学习环境,借此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舞蹈表演能力。首先,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在宽敞的舞蹈练习场中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优良的音响设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舞蹈艺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节奏韵律,淋淋尽致地绽放舞姿。其次,提供展示平台。学前教育专业可在每学期组织一次舞蹈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为幼儿们表演一段舞蹈,或代替幼儿园教师上一节舞蹈课,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舞蹈技巧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去。再次,营造舞蹈学练氛围。学前教育专业要鼓励学生创办舞蹈社团,组织各种类型的周末舞会,为学生提供学习、表演的场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始终保持热爱舞蹈艺术的热情。
2.4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学前教育专业应组织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首先,举办舞蹈演出活動。学校可每年举办一两次才艺大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得到才能展示的机会。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还可以组织小型的舞蹈观摩会,给予所有学生表演舞蹈的机会。其次,引入舞蹈等级考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认证考试,通过等级认证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舞蹈技巧,提高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认识不足,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再次,开展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可将舞蹈教学融入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让学生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学习舞蹈技巧,并将自己掌握的舞蹈技巧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认识到舞蹈技巧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将舞蹈技巧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改进舞蹈教学方法、优化舞蹈教学环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多施展舞蹈才能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舞蹈技巧应用到学前舞蹈教育中,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易.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7(9):104-106.
[2]魏浩宇.探究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6):78-80.
[3]马克伟.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9(5):64-66.
[4]李鲜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5]杨畅.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