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与社区教育融合

2019-09-10 07:22劳野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高校教育互联网+

劳野

摘要:“互联网+高校”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对高校内部學生的教育层面上,而是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和信息集约化平台,将教育教学资源及自身文化特性传输到各个基层社区内部的文化教育系统中。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社区教育的即时性,实践性及丰富性有助于完善高校教育体系的建设,而高校则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云端网络等数据、信息分享分析平台,结合实际情况为社区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为其提供教学平台、教职员工和教学场所的同时,有效提升社区内下岗员工的自身价值,为其二次就业提供方向把控,使得社区和谐环境被维护,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也被充分调动和二次利用。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系统”的现社会发展下所产生的新内涵,就其对社区教育产生的新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在文章末尾阐述了互联网、高校、社区教育这三者的具体融合措施,以及融合到一定阶段后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社区教育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对社区居民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培养,对其提升自我价值的方面其实助力效果并不明显。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与高校进行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使得社区教育的内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人”本身的教育定义又扩大到一个新的范畴,使人力与物力资源能够被充分融合。以下是科技与教育在高校和社区教育上具体的体现及意义。

一、“互联网+”对完善教育体系建设的意义

“互联网+”一词从2012年其就被高层领导及中央会议内容文书所反复提到并基于方案进行全社会的普及和功能性倡导。在“互联网+”的概念中,科技能够与生活中的各方各业进行连接,并且基于数据化管理和科技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得该行业的棱角得到充分润滑,实现多边、多元化、透明公开的产业链构造及运营方式,增加消费者和生产行业的融合度,在降低各类成本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促进其购买力,并且根据共享概念进一步扩大商家的宣传效果。

科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互联网+高校教育”这一教育重点培养领域中的教育制度、分享模式等层面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功能。在新型科技的带动下,高校教育中的信息接收平台逐渐被扩大,并且由数量多、信息类别杂乱、质量不高等方面逐渐向资源集中化、系统化发展,并且教育内容和课程源头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筛选,确保最终传导终端的高校学生在被教育方面获得正确有效的知识,并且提高其分享该类教育方式的能力,使得这种模式以网络连接形式迅速普及,提升高校学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例如,在2017年至2019年年末这一段时间,网络教育机构“万门大学”通过数据分享,系统化培训了一批知识传授老师和助教,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精品课程发放,并且通过合理节点的设置对学生进行一定费用的收取,但收取费用的节点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是结合其兴趣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益来源,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作[1]。这种互联网及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分享方式在短时间内拉拢了近百万名学生,通过对其在小语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社会自然科学、人体医学、现代医美科技等较为尖端的社会热点产业的技术学习,为高校教育助力的同时弥补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知识面不够广、无法根据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等方面的缺憾,大大提高了高校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专业性强的优秀人才,此外,该项课程分享系统还能够通过被教育者在家庭、亲戚、朋友等层面的口头分享扩大其教育普及人群,使得许多社会被教育人群也加入了这个系统的学习行列[2]。

可以说,“互联网+高校教育”这一模式,是为其在社区教育进行良好推广的一个试点实践,它使得现代教育方式由“教材、教育者”为主体的模式逐渐向“被教育者主导学习方式”的模式进行转变,与实体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充分融合,进一步完善了整个教育系统的漏洞及不足。

二、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的新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这个范围内,对社区居民进行文化、思想、个人综合技能、科技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再教育及培养,通过资源的整合丰富居民日常生活,鼓励其主动学习,合理干预其日常的学习生活并且有效提升其对社会生产的二次投入的热情和兴趣,鼓励离退人员或社会闲散人员进行再就业或创业,有效的为社会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适龄、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社区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利用社区民众为社区管理缴纳的费用,进行资源整合并且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拉近小区居民和管理者的距离,有利于培养小区的和谐和文化创新氛围。在西安等地,社区教育已经被归入法律,可见其对社会发展的人性塑造方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社区教育不仅包括了对成人的二次教育,更加为其再就业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给予每个基层群众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功能也为社会下岗热潮及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人才和动力来源[3]。据笔者调查所知,西安大部分社区都拥有自己的“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活动室”,其日常经营内容不仅包含了对中老年社会离退人员在人文历史、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培养,更是充分运用了小区每月缴纳的管理费用开拓其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实践价值,例如邀请名家书法家进行实地指点,免费开放授课,并且在布告栏或小区社交平台上发布课程指导具体时间。

社区教育与高校的融合,也是对两者教育机构体系的一次独特的完善活动。社区教育能够更为广阔的集合社会知识和人文常识,能够作用与高校相对理论化的教育系统,完善其教学方法。而高校能够结合“互联网+”,整合教学平台的资源为社区成人教育提供坚实的后盾,在网络课程、实地学习、系统化培养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社区教育与高校的融合不仅能够实现两者的双赢,更加有利于社会教学资源的整合,并且提高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及水平,提高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内涵,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营造和谐的居住氛围。

三、三者融合所产生的实际效益

(一)学习方式简单快捷,有效助力提升个人价值

运用互联网深入社区的教育,有效结合成人教育机构的落实,使社区居民在日常的QQ、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软件平台的使用中感受到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转变和发展。网络课程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于学习场所、学习去处无法得知和搜寻的迷惑性,更加提高其随时随地开始学习,并且随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得被教育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把学习很好的将其融合在一起。在开始正式学习前,被教育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选择自己想要提升的方面,随时点击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例如PS、PR、AI等图像、视频、音频剪辑软件,扩大知识面和提升实用性技术的掌握能力,充分了解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且自自我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互联网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就被凸显了出来,众多“1v1”学习平台也是依赖这种技术,使得学习者对于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能够被有效解答,并且提高自身进一步思考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及自觉性,并且从根源上提升自我幸福感和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加深学习纵深度[4]。其次,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居民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被进一步拉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成员可以通过各种讯息传送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和观点剖析,相互提供自身学习中的得到的信息,并且根据实践得出的经验反馈于理论系统,方便管理者和教育者在下一次教育系统开发时更为人性化的进行完善[5]。

在实际教育内容的来源和规划中,高校信息整合平台的意义就被凸显了出来。如武汉大学的成人教育基地就是依赖于两者共享一个学习平台,通过平等和自体组织的特点及形式,将高校学习和成人教育有效结合。高校教育资源的先进性和系统化及正确性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系统的教学质量,完善其教学方式的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为其匹配相应的教职员工,并且挂靠在高校的成人教育基地的被教育者能够有着更加实际和真实的课堂体验及校园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其主动把握学习机会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根据时下流行及社会需要的方向及人才需求进行自我价值提升,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更有经验,性格更加沉稳内敛的中青年二次学习者。此外,成人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教育系统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社区教育更加偏向于实用化,实践教育课堂占比更多,这对某些高校的课堂注重“表面形式”,“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等教学弊端是一次有效的反思和改进,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资源整合加深不同层次、类别的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根据其交流内容得到有效信息,合理的完善高校的教学系统,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正视社区教育,并且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助力实践完善理论系统这一机制完善的过程。

(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再就业和创业现象繁荣发展

社区教育的基础功能和服务宗旨就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为其继续创造人生价值和提高生活质量作出贡献,从而进一步维护社区的和谐氛围,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区居民能够更快更为准确的接收外界信息,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根据在社区教育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教育和技术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就业或创业。在“互联网+”的带领下,社会生产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动,各个产业不再“隔行如隔山”,而是具有更多联动性,粘度也更高,彼此之间的了解程度也进一步被加深。在各个行业的基层生产群众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对交叉岗位进行学习,并且了解自己所处的岗位是位于社会生产的哪一个具体的环节,对承上启下的其他生产机构有着自己独特的了解,从而有利于“一专多能”人才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现象使得社区居民再就业的方向更为明确,能够结合岗位需求和实际内涵,利用互联网和高校资源整合的平台对自身的价值进行战略性的提升,确保自己在岗位上的职能是准确并且具有时效性的。因此,社区教育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就能精准地对我国离退、下岗人员进行技术层面的提升和教育,在保障其生活品质没有降低的风险前提下对其展开培训和教育,针对社会发展趋势调动这一部分人群的生产价值,提高其就业水平,为社会的发展输入一部分动力,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向前发展,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自给自足的能力[6]。

此外,結合了互联网的高校教育平台能够提升自身对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通过新型技术和手段整合国内各个领域的教学教育信息并且通过终端处理对其进行比对和分类,改正其传导中的误导性和错误性的同时提高了社区居民在学习重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降低了社区教育中对于教育距离、来源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成本,提升其学习收益并且合理调动社区闲置资源和人员的二次利用,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教育的资源并且借用教育体系的完善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7]。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高新科技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传统的“上班、离退、养老”模式已经与社会先进的思想文化产生脱节的现象。现代人更加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培养,不拘泥于性别、年龄、学历和被教育阶层的限制,反而将社会价值的体现更多地转变到人本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更为人性化的考量方式使得高校教育系统在这一教育方式中就起到了资源下放、整合、集结、提供平台和扩展等作用[8]。可以说,高新科技与社区教育及高校教育体系的调整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是对我国现代教育系统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且这种尝试正在一步步被整合、被修缮,推动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系统朝着更为广阔、普世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宜芯, 李盛聪, 李瑞雪.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J]. 职教论坛, 2018(3):113-121.

[2]熊明巧, 田川.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 No.444(11):123-125.

[3]刘彦, LIUYan. “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 2017, 37(1):39-42.

[4]范华, 李新华.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1):4-7.

[5]范建丽. 基于微课的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8):114-115.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高校教育互联网+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