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培训探究

2019-09-10 13:34胡鹏飞
中国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企业培训移动互联互联网+

胡鹏飞

摘要:在新形势下,各行业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移动互联势必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在此趋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企业培训是企业在当今激烈竞争时代提升自己实力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训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现代企业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要求。因此如何在如今移动互联时代运用“互联网+”在对企业培训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即使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企业培训的主体仍旧是“人”,不能仅仅技术的进步,企业培训组织者就将企业培训的成败完全寄托于“互联网+”所带来的进步上,而忽略了真正的培训主体。

关键词:“互联网+” 企业培训 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237-03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革命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发表演讲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 “互联网+培训”概况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互联网+培训”的研究起步比国内要早,且也更加全面。目前,国外学者主要由从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探讨,逐步转化为对网络培训的技术支撑、实施过程、实施途径和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约翰逊等编著的《建立网络培训:步骤化设计有效的电子化学习》。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说明互联网培训课程的组成要素;实现人机交互的支撑技术;线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相比较而言的优缺点;互联网培训需要其它技术及未來发展前景等问题。“互联网+培训”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终身教育与企业的职工培训进行结合。比较出名的有:威廉姆和洪仑合著的《网络培训设计:如何教会人们随时随地学习》,主要包括:如何应用软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终身学习理念在网络培训中得到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其他企业成功的“互联网+培训”培训案例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全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编著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林幸华编著的《导入线上学习的第e步:以e-learning建构知识时代》等。这些著作从网络化学习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如何融入到传统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些论文对企业的线上培训也作了研究。如陈东的《企业网络培训系统研究和设计》、邓晓荣的《基于网络的培训课程开发研究》等。

2“互联网+”所带来企业培训的改变

2.1培训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和人性化

2.1.1在培训时间空间变得更加自由

传统面授式企业培训往往会有较多的限制,培训组织者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以休息日或公休日为上课时间,或者是干脆安排特定的时间段为培训时间。同时,培训地点,以及培训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做好企业培训以及学员是否能够接受培训的内容。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这样一来就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被培训者的学习状态、培训者的教学方式、以及企业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在此期间如何平衡员工的工作与上课时间,这些细节处理得完善与否都会对培训是否能达到期望的效果产生影响。但“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培训,对培训时间空间的要求则没有那么严格,被培训者不必去固定的地点,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上课地点,这样一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培训工具更加先进

传统面授式培训所主要依靠讲述和板书,由于技术的限制,一些较难的理论仅凭口述和板书很难和学员解释清楚,并且与学员之间缺乏相应的互动与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培训,电脑、手机、iPad等都能够成为培训工具,培训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简单易得。而且教学载体也更加技术化,在“互联网+”的情况下,培训者可以通过ppt.Flash动画等工具将较难理解的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更加生动地展示给被培训者。

2.2 培训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

在传统企业面授式培训下,企业培训的内容更多地是学习与各自岗位有关的具体事宜,同时要传递的还有企业的宗旨、企业价值观层面的具有共同认知的东西,这与企业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有着必然联系。

但在“互联网+”与企业培训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培训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培训中仍旧重视相应的技术培训及企业价值观的锻造,但不同的是,被培训者通过互联网络所接触到的各种相关信息都会成为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传统面授式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被培训者自主性较差,往往是由高层进行培训内容的制定,这样一来就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培训的内容也许只是公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当前重要的,能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知识技能,但并不是员工在目前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内容;其二,传统的培训方式是统一制定课表,被培训者如果由于某些不可避免因素耽误了其中某些课程就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重新的学习,也许就会导致此次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

在“互联网+”模式下,被培训者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这就让企业培训变得具有针对性,具有个体的独立性。

2.3 学员群体涉及范围更广

与传统面授式企业培训相比,“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培训在学员群体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员群體范围的扩大化。在传统面授式企业培训模式中,由于培训资源有限,学员群体往往是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抑或是公司或者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才有资格获得培训或者外出学习的机会。其二,培训者到不了现场,企业培训就会搁浅。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培训者的决定性作用被网络课堂、微信/QQ等工具所削弱,不再必不可少。

3 “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所存在的不足

3.1 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学习环境欠佳

虽然在技术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对企业的培训关注度仍然不够,因而就会导致在培训方面不会进行过高的投资。资金不足,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管理者同样也不会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认真的规划,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往往抱有一种“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态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3.2 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将员工的发展需求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虽然“互联网+”的培训模式给了员工很大的自主权,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培训组织者往往还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时间与成本,并不会过多地切实考虑员工的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关系不大,因而在很多时候得不到员工真正的支持。要注重衔接运营层、制度层与资源层,要注意流程的有序进行。换言之,企业在学员培训期间应在相应制度上作出调整,比如给学员提供一定补助或者休假等福利,以保证学员对于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3.3 培训需求分析无法进行有效评估

3.3.1培训观念落后,缺乏意识培训,对培训需求不能有效评估

计划经济对人们的思维意识始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分配制的思想。所以,在当今时代依旧有许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自主培训的意识,因而也就无法对市场行情、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判。因此,由于自主培训意识的缺失,及时在当今移动互联的时代,许多企业的培训仍旧无法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3.3.2重视业务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差

在当今这个所谓的物质时代,管理者相比较无形利益或许看中的更是有形利益。换言之,在花费相同的情况下,管理者更愿意把培训的资金用于即学即用的业务培训,而不愿意把资金投资于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上。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即使网络资源已经很丰富,但是企业还是会组织很多员工学习相同的知识,没有做到以员工为主体,或者说企业培训制定者在让员工学习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3.4 培训成功转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培训这一事件中,很多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加实际的经济利益,因而他们的眼光更多集中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有了相应的提高而忽视了培训真正的内涵,培训的主体是员工,而培训的注重点应关注员工在此过程中行为是否得到了员工应有的改变,素质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另外,企业是一个团体,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培训对于个体的提高并不会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而只有整体水平提高,整个团体才会有进步。

4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培训策略

企业培训要注意两大核心要点:第一,要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第二,要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4.1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准确进行培训需求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应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换言之,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前提。所以,即使在当今“互联网+”这一大趋势下,企业培训仍旧不能“人云亦云”“为了培训而培训”,必须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互联网+”给予了企业雄厚的技术资源,企业可利用这些技术资源来对自身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有效的评估。

企业发展战略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应通过综合各方信息之后确定“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培训谁”。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外,还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只有共同考虑员工与组织的利益,员工才会对于组织的培训保持积极的态度。

4.2 明确各部门、各层级,培训各环节的任务安排

培训组织与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材的开发管理、培训师资的开发与管理以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层次划分。在这些环节中,可通过“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各环节达到更好的效果。

(1)课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有责任同时也有义务为此次学员提供一套规范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同时还要注意,教材中所包含的案例要尽可能使用本企业或者类似企业的案例。

(2)培训师资的开发与管理,能够担当师资力量的无非是两种人,其一从企业内部挑选出的员工经过培训之后成为培训师的,其二便是从外部聘用专业的培训师,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课程也是很好的选择。可通过征集学员的意见抑或让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方式,从而提高学员对于企业培训的满意度与积极性。

(3)各部门工作职责层次划分,企业培训过程复杂,需要各部门支持配合共同完成。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说,相应部门要平衡好他们的工作与学习时间,做好一些突发情况的必要准备,通过各方的相互协调,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5 结语

总之,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下,互联网的作用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培训的必要工具,但是并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从而认为此情况下在培训方面大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即使技术再先进,培训的主体仍旧是“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认清现状,在基于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合理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马越.“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的转型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8(5).

[2]崔敬.论人力资源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6(21)。

[3]李宏亮.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

[4]韩超.浅析“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新模式[J].科研,2015(10).

[5]汤向东.以SBU创新增值为核心全力打造企业竞争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成果[J].中国总会计师,2011,1(12).

[6]谢声江.“互联网+”给企业培训带来的挑战与转型[J].科研,2015(10).

[7]白方涛.企业培训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

[8]顾永安,陆正林.推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建议——基于部分省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本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

[9] Schreiber,D.A,Berge,Z.L.Distance

training: Howinnovation organizations are using technology to maximize learning ancl meet business objectives,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

[10] Teresa T.lau.The Impact of Web-Based TrainingSvstems for Distance Education:A Corporate Perspective. Communication Jazz :Improvising the New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 uLture.

猜你喜欢
企业培训移动互联互联网+
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谈谈企业培训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的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