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贸专业的“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 13:34魏庆
中国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订单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魏庆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合作方式之一。但是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生源不足、学生流失、课程设置、师资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德邦物流订单班为例在专业群的基础上探索“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255-02

依据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精神,目前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转为内涵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作为深度校企合作形式之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以就业为导向,让合作企业获得“能用、好用”的人才近几年得到长足的发展。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订单式培养,扩大了人才供给,既能满足企业对主要工作岗位的需求,又能照顾到企业的其他岗位,为企业提供更加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条件。

1 基于专业群的“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内涵

“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署订单式联合培养协议,实施订单培养的方式。一般是学生在学校完成一年左右的基础教育之后,二年级开始根据其自身的职业规划选修与订单合作企业相关的课程或网络课程。二年级末以企业在专业群内的相关专业学生中以企业招聘的形式组建订单班,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要求。传统订单班的组建,都是在学生入学前与企业签订订单合作协议,再招收学生。这种模式下学生培养周期较长,无法满足企业用人即时性的需求。再加上现在市场变化较快,企业很难精确预测到自己三年后人才的需求状况,学生在入学前对企业及该行业缺乏基本的认知,这些都给订单班的运作带来了不稳定性因素。“半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学生完成该行业基本岗位技能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学习后,从学制中期在专业群各专业学生中逐步遴选组建订单班,既缓解供需矛盾,又使供需双方更加相互了解,更好规避市场变化的风险。

2 与德邦物流合作的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国贸系于2014年起将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三个相近的专业整合为国贸专业群,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按照底层共享基础平台,中层分立职业模块,高层职业拓展互选的方式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职业的迁移性来培养学生。2015年起与江苏德邦物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书,从专业群二年级学生中开始遴选订单班学生,正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2.1 德邦物流订单班成立背景

(l)合作企业规模大,人才需求量大,能够吸纳较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德邦物流是国家5A级物流企业。截至2018年8月,公司网点10000余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130万余平方米。目前,德邦正从国际快递、跨境电商、国际货代三大方向切入跨境市场,已开通美国、欧洲、日韩、港澳台、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士也区线路。

(2)合作企业内部“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德邦物流公司gg%的管理人员由内部产生,所有员工可以选择管理或专业两条道路发展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培训方面,公司从员工级、副经理级直至高级总监和总裁共设6个级别阶梯式的培训方案,为员工后续发展助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在德邦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3)部分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职并取得良好的发展,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式合作前本校毕业生在德邦物流工作据部分统计已经超过20人,分布在德邦物流不同的部门,并且部分同学已经在德邦物流成為中层干部,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这些为未来和德邦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给订单班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2 德邦物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德邦物流订单班属于半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国贸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岗位共性职业能力的课程和该专业基础的岗位模块化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企业招聘的形式组建订单班。其组建流程主要包括:前期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工作;校企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方案、拟定订单培养协议、通过学校的宣传、企业的宣讲、学生的考查、企业的招聘等形式组建订单班;订单班的运行、校企共商培养、实习方案、共同授课、共同考核;信息的反馈、后续就业追踪服务。

3 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订单班培养过程中,企业投入与学生流失的矛盾日益严重

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与学校组建订单班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是希望学生在校阶段就成为其人才的储备。企业在订单班的合作过程中需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必然期望订单式合作培养合格的人才成为其正式员工。但在与德邦物流合作的两届订单班的最终签约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同学进入校企合作订单班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充分了解企业。这部分同学往往是为了能提前预定一个就业机会,甚至有一小部分是随大流去参加订单班的。这部分同学在毕业前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会寻找各种理由退出订单班。(2)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对职业期待过高。在校生因为没有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历练,有些同学往往对自身定位不明确,期许过高。这部分学生入职后感觉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包括上班时间安排、住宿条件、工资水平等感觉到不能适应,或者是不能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陆续要求退出订单班。如果企业的资金投入无法给企业带来稳定的人才供给,这必然要影响企业的后续投入和积极性,这也是订单班在合作的过程中无法保持长久的原因,往往持续不了几年。

3.2 学校常规教学安排与企业用人需求的不能完全同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能够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计划由人才培养方案决定,有严格的计划性。一般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前就制定完三年所学课程和学分,中途调整较为困难。学校的教育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要求还要兼顾社会的整体需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的生产和用人计划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市场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量急剧扩大时,企业往往有迫切的用人需求,但在市场较弱的时候,企业往往停止扩张甚至有削减用人的计划。企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往往要求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周期短,人才是能够尽快能适应岗位需求的员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势必会在订单班的运行过程中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

3.3 配套师资队伍培养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存在滞后性

订单班的教学任务实施是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负责完成,这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教学课时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间分配完成。在德邦物流订单班的运行中,企业兼职教师对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过程非常熟悉,但理论知识欠缺,能解答同学们应该怎么做,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学生的错误往往不能给予满意的解答。学校里的专任教师又对实际岗位的操作和业务上最新的变化不熟悉,无法给予订单班师资上有效的支持。为订单班能够更好的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而合作开发的课程也需要有配套的师资力量。这些都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和订单经验的积累,往往不能及时跟进。

4 促进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措施

4.1 实施以学校为重点的“双主体”管理,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路线已经达成共识,并成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校企合作工作对于学校来说是核心工作,而对企业来说却是可选择性的工作。在校企合作订单班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承担起管理的主要责任,实施“双班主任”制。学校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的疏导工作,而企业选派管理人员进校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企业专家的管理以及整个项目企业端的衔接工作。学校应将平时举办的各类学生活动及比赛和校企合作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和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学生见习订单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订单企业的工作情境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订单企业的了解。企业在共同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過程中,学习企业的先进人物事迹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同学充分认识自己的潜力和优势,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挑选学生,将每个学生放在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去。

4.2 按照“通用能力、岗位专项能力、订单企业对接能力”三层递进式建构课程体系

在专业群的基础上遴选订单班,拓宽了可供订单班双项选择的学生数量。通过前期订单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参观了解,有助于加强未来订单班学生的稳定性。订单班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基础上,结合订单企业实践优势建构的。从学生长远发展性及社会的整体需求为出发点来看,对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设为共享性的课程,中层分立的课程则是将具体职业岗位进行专项能力分解设置出职业专项能力课程模块,高层拓展类课程是根据具体合作的订单企业的岗位要求开发出来的订单式课程模块。遴选出来的订单班的学生以选修课的方式学习高层拓展课程,既完成了教学计划中课程的学习又可与未来实际就业岗位衔接,实现零距离对接。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的教学计划不够灵活的缺点,将部分订单课程或订单班实践类课程中理论指导部分利用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延展课堂,开发在线课程供订单班学生使用。

4.3 加强订单班师资队伍的培育,加速孵化校企合作课程

目前订单班的课程分别由校内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校内专职教师大多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企业讲师则普遍缺乏教学经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给学校的师资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订单班不仅要给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更贴近工作岗位的教学条件,还要充分利用订单班的优势孵化出具备更强实操能力的师资队伍,将每个订单的培养变成提升校内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为主导的课程采取“双师”制,建立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协同管理”机制。校内教师参与到企业师傅的课堂管理中来,随堂听课,完成并辅导学生完成企业兼职教师的作业,负责跟踪学生课后反馈。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订单班的管理而且为日后的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教师可以依据企业实践的内容编制出相应的配套教材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将企业的实践“引进来”以弥补企业讲师理论上的欠缺,帮助学生实践后的总结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秦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老区建设,2017(22).

[3]魏佳.“大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8(2).

猜你喜欢
订单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