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洲 朱贤芳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学习古诗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当前社会中常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加上古诗词本身语言凝练、晦涩难懂的特点,给古诗词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
關键词: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教学情境;背景知识;课外积累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让学生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可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古诗词的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枯燥,不能将古诗词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太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也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古诗词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广大教师积极不断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仍有不足之处,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几点关于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进学生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古诗词,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的教学当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教学请进,是指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牧童》或者《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学习。一方面因为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借助图片或者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另一方面,学生相较于冰冷的文字更喜欢图片和视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在教学一些古诗词时,教师还可以配乐诵读,这样既可以营造一种古诗学习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诵读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诵读的技巧,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拓展背景知识,加深学生情感认知
古诗词的创作都有诗人自身独特的烙印,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古诗词时是不能绕开这些单独进行古诗词内容分析的。如果仅从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难免有一些浅显,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在诗歌中,往往寄托着自己的理想、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或为怀才不遇,或为政治打击,两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应当认真地研究诗人的生平事迹,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此时诗人已岁六十多岁,原本意气风发的他想在安史之乱中一展宏图,却不想锒铛入狱,之后又被流放夜郎,几经辗转来到了宣城时,在这里已不见昔日好友吟诗作对、纵情高歌的场面。他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只有这个敬亭山有自己作伴,一股孤独凄凉之感就涌上心头,于是就有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当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时,更能体会诗人内心的孤苦、忧愁,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也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史料,这些学生都可以运用到写作当中。
三、 注重课外积累,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学生阅读多了,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写得多了,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古诗词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学生有丰富的古诗词阅读量。古诗词种类繁多,乐府、五言、七律等等,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也有很多,这些都需要学生去理解、记忆。当学生的阅读积累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熟能生巧,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的课外积累。
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主题、同一诗人进行课外拓展,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一来可以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二来通过分享,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诗人的平生事迹时,可以穿插诗人的作品,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以课外促进课内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古诗词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帮助学生了解浩瀚诗海的魅力,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为此,现代教师应当在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之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加强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吴海侠.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1.
[2]丘芳荣.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