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让美在课堂中流淌,让情在学生心中徜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策略;
一、把握诵读,体验情感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能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学生形成审美感知。”美读,可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文中的意蕴和情味。如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这首诗集语言美,音色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为一体。如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呢?当学生大体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后,让学生再去读读这首诗,然后提问:“你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儿?”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景色美,用词美,读起来像在唱一首歌……学生说出了这些美,实际上都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我说:“这么多的美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诗,让我们把这些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或感伤或优美或豪迈,在朗读中,他们默默地享受着其中的情感美。
二、放飞想象,拓展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飛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体会其中的美。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造乐曲的经过这一段时,借助平缓柔和的语调,对描写环境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再结合画面与月光曲的曲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贝多芬手按琴键,琴声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在倾诉人间诸多不公。月光如此美丽,兄妹俩的家却如此破旧,兄妹俩如此热爱音乐,却买不起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即便如此,他俩对音乐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减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依然如故……想象之后,又辅之以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壮之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变化,体味贝多芬创作的心潮澎湃,体会文中无穷的意境美。
三、仔细推敲,欣赏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体味语言。可见,阅读教学的感悟关键还是得通过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来实现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知识的共识。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推敲,细细品味,感悟并欣赏其中的优美语言。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个“冒”字就把荷花写活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牢牢抓住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冒”字,让学生细细揣摩、静静分析,让学生品出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荷花,而是生机盎然的荷花。
四、认真对比,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的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让学生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和知之甚少的少年公子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是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很多有伟人有平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判断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意浓浓中,受到美的熏陶,让美始终在课堂中流淌,让情始终在课堂中徜徉,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J]. 袁晓莉. 语文教学通讯. 2018(30)
[2]小学语文教师文学审美素养探究——以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师为例[J]. 刘海英. 才智. 2018(27)
[3]试论如何在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J]. 陆雪芬.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