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一般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高中生物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逻辑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颇有良益。本文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的学习为例,设计了一节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堂,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减数分裂
引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细胞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对研究细胞由亲代到子代染色体数量、DNA等发生的具体变化有重要意义。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对理念的学习以及过程的推导进行重新设计,以更加直观、生动且富有趣味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加深课堂学习的理解记忆效果,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及课程设置
(一)教学目标
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分裂特征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等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为导入、学习以及总结三个环节,在三个环节中均以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后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探究减数分裂的详细分裂过程,结合模具实践具体的分裂过程,观看分裂过程的视频教程,观察变化特点,加深理解记忆。
二、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在课程导入环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设问,如有性生殖指的是什么?生殖细胞[1]是否同体细胞一样是由有丝分裂而形成的呢?此时鼓励学生踊跃回答,激发探究兴趣。此时我们假设设问内容成立,对其进行推导,会发现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推论。那么,生殖细胞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分裂的呢?
2.带着疑问我们开始进一步导入,给学生展示果蝇体细胞图片,让学生观察二者染色体的组成及数目变化,询问学生观察结果。
由上结果推翻了我们之前的假设,既然染色体数目减半,那么这种变化是通过何种分裂方式形成的呢?
在教师简略介绍减数分裂的历史发现过程后,接下来开始进入正式分裂过程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
分裂过程的学习同样以问题形式引入,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概念引入
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简要预习,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前后贯穿的研究思路是什么?细胞是通过几次分裂得到最终的分裂结果?每次分裂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构变化?染色体的数目减半是否会影响遗传物质的传递?在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将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L利用这些概念总结回答。
2.过程探究
过程探究最好以图例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先给出下图:
让学生根据自己推导的结果画出变化图示。再结合同学们的“作品”,由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始绘制详细的分解流程,在分解过程中解答如下问题: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变化前做了哪些准备,同源染色体分裂过程的走向,最终的形成结果中染色体的具体分布?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的图形绘制结果如图:
该过程能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切入点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解答,让学生体会到探究乐趣和课堂参与感,养成科学的探究思维,培养探究习惯。
3.实践探究
根据已有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染色体模具进行减数分裂的模拟分裂过程演示,注意过程中分裂阶段的细节变化[2],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的分裂过程最为完整,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分工合作,专人演示、专人讲解。只有双方对知识点都掌握透彻,合作默契,才能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这一过程提升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细节观察能力,运用专业化的语言表述生物现象不仅加深了生物学习体会,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后延伸,巩固提高
在完成上述学习内容后,再对知识学习进行回顾和延伸。总结各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将知识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的记忆链。由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归纳整理,升华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抛出新的探究内容,如减数分裂在变化过程中与有丝分裂又有何异同?
四、结束语
本节课程主要是对“减数分裂”的课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抽象的生物变化过程变得形象具体,在过程中的提问环节环环相套、逻辑严谨,一步一步带着学生探究出结论成果,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學习习惯,养成探究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吴海峰.一节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4):21-23.
[2]马灵学.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生物课研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