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正在促进课堂教学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更加关注和重视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教育形势之下,实现有效教学、构建语文和谐课堂成为每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任务。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營造和谐课堂氛围、以多媒体为辅助三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追求的目标,同时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然而,目前还有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仍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实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探究,最终导致整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取得成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纠正自身理解和认识上的错误认知,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本质,将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运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有效教学,构建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当前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高中语文是为了应对高考,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学习观念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学习和参与。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还需要尝试从学生兴趣和需求出发来选择、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赋予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并在兴趣驱使下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例如,在紧张的高中阶段,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完全忽视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下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出了调整策略。首先,笔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主动与学生们进行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内容感受。然后,笔者还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消化知识。通过这个方法,学生们对语文学习重新燃起了热情。这样一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学习观念。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氛围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和心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同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放松心理,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需要给足学生思考、学习的空间,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与质疑,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授《赤壁赋》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究。如下:赤壁一游,苏轼对曹操的追忆赞美想表达什么情感?面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立即展开思考。这样一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以多媒体为辅助,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的新成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功能来为学生讲解知识,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形象化的转变,揭示出语文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活跃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内心的感性认识,不断加快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认识与消化。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为了加快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速度,笔者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欣赏作者描写的景色。通过多媒体的导入,学生们对本节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的来说,高中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处在完善阶段,教师只有运用良好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正确的观念和清醒的认知,从现实学情出发,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以多媒体为辅助,以此来推进语文课堂的转变与改革,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冉淑红.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下),2019(09):96-97.
[2]张天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8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