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烟花
摘 要:课外阅读的意义是学习和积累课内所没有的学科知识。对当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通过“主题阅读”这一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通过精选作品,确立“主题阅读”;兴趣引路,走近“主题阅读”;多元对话,感悟“主题阅读”;融入活动,分享“主题阅读”等策略,尽力融合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引学生走入课外阅读的世界之中,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学会读书、会读好书。培植学生的阅读主体人格,获取精神的成长,进而深化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
关键词:主题阅读;阅读环境;阅读主体人格
读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让自己越来越好,而课本之外存在着非常广阔的“精神家园”——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陶冶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终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课外阅读的意义是学习和积累课内所没有的学科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笔者对本校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作了统计归类,调查显示,经常看漫画类的占36.1%,作文辅导类的占46.7%。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缺乏引导,很多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书籍。很多教师知道课外阅读很重要,但推荐学生读哪些书、如何指导阅读,缺乏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喜欢向学生提一些表面化的问题,如:“书中的某一角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阅读后你懂得了什么?”等,指导不应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而应进一步深化情感与意志。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尝试通过“主题阅读”这一形式,尽力融合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引学生踏进课外阅读的世界之中,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学会读书、会读好书。除了使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增强文化积淀外,笔者更希望能够培植起学生的阅读主体人格,获取精神的成长,进而深化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
一、精选作品,确立“主题阅读”
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先决条件,
通过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体现与进行品德教育作用,然而,茫茫书海,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让家长感到困惑——孩子要读什么书好呢?因此,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阅读的主题如何确立?
1.貼近现实,“主题阅读”生活化。
每一篇文章既是对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作者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会和作者感同身受,并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高段学生有的表现出情绪波动大,不会合理控制自己情绪,因为一些小矛盾或误会而产生冲突,有的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有的脾气不好的学生则会争吵,乃至动手,产生不愉快的结果。针对这情况,笔者在班级开展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祖母的妙法》《生气汤》等读本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转变情绪的简单方法,让学生知道为人处世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很重要。
2.拓展教材,“主题阅读”深入化。
我们在激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的同时,通常要多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书,并且依据课内阅读再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语文课中,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教学《猴王出世》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蜜蜂要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不仅仅是在阅读精彩的故事,更是在阅读一部有趣的人生哲理书。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友谊、奉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埋下幸福的种子,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3.丰富活动,“主题阅读”系列化。
学校每个学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学校的活动确立阅读主题。例如,科技节时引导学生围绕“我爱科学”这一主题,阅读《科学的种子》《爱迪生的故事》《果壳中的宇宙》等一系列文章或书籍。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学会了留心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从身边的小事和借助身边的东西做起,或自己制作,或和伙伴相互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这次阅读的目的不是要学生以后都做发明家,而是让学生养成喜欢动脑筋、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主题阅读”是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一个观察生活、体会情感的起点。由这个起点出发,抛砖引玉,尽力地融合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生活中不管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有书可看,让学生看得更多、更远,生命更宽广。
二、兴趣引路,走近“主题阅读”
相对于影视作品等“快餐式”阅读来讲,文本阅读少了立体、声音的刺激,这需要学生的耐心;相对于一个故事来说,整本书的阅读更要求学生有恒心。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的引导要有一定的方法,如在阅读推荐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由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这样学生的兴趣比较容易激发起来,让学生还没有阅读就先喜欢上了这本书,产生一睹为快的心理冲动。
1.营造氛围,亲密接触
虽然可以在个体独处的空间里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但是如果有集体生活的环境氛围来支撑效果会更好。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空间,因此要努力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环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开阔视野,逐渐向文学的各种层面渗透。比如对教室的布置进行精心设计,设置以下栏目:
心灵拼盘——展示读书心得
书林漫步——展示好书推荐卡
书香漂流——展示阅读报告
2.亲子阅读,形成合力
教师可以通过人人通、微信、家长会等不同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如:父母应要言传身教,每天都要规定自己的阅读时间,孩子就会耳濡目染;让孩子有一个安静阅读的时间、空间,不要让电视、手机等对孩子造成干扰;养成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和孩子探讨阅读内容,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
与此同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写“阅读计划表”,计划和记录自己和孩子每天的阅读情况,以便家长督促孩子在家读书,并以此作为期末评选“书香家庭”的依据。
三、多元对话,感悟“主题阅读”
交流与分享是阅读最核心的内容。虽说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行为,但一味地单独学习则局限了阅读的开放性与创造性。如果学生阅读的感受得不到释放,心灵的火花得不到碰撞,阅读也就失去了大半意义。阅读有了伙伴,才能交流分享其中丰富多元的收获,获取大量的阅读信息。
1.课内对话,心灵撞击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对话的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在阅读指导课上,往往由于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回答,很少做深层思考,讨论犹如蜻蜓点水。课堂虽然热闹,但是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少。因此,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先提炼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思维含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进行研讨。例如:开展“团结合作”的主题阅读时,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之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你认为这里谁的功劳最大呢?”这个问题。伊始,大多数学生以为孙悟空神通广大,他的功劳最大。但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经常当开路先锋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也有很大的功劳。如果没有大家同心协力,没有神仙出手相助,唐僧到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经。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氛围中“聊书”。教师在学生“聊书”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引导、点拨。学生在与同学的“聊书”过程中,不断深化着自己的阅读理解,领悟到了团结的重要,从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更深刻,感悟也就更全面。
2.自我对话,促进成长
在阅读中,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与自己对话。如在“我能行”这一主题中,学生读了《大脚丫跳芭蕾》之后,聊到“热爱舞蹈的贝琳达因为有一双大脚丫被淘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失去信心的时候。有的说自己长得太胖不能参加运动会,有的说自己考试没考好,最后学生会从贝琳达最终成功登上舞台表演中得到启示:只要勇敢坚强、坚持不懈,心中有梦想,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3.亲子对话,沟通情感
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由学校辐射到家庭,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开展“感恩的心”主题阅读,教师推荐《我爸爸》《我妈妈》,学生带动家长一起读書,并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爱你的?”“为你付出了什么?”在和家长的互动实践中,学生对父母的工作、亲情的可贵等都有了更好地理解,在沟通父母与孩子情感的同时,也带动了家庭阅读,让家长成为学生读书交流的好伙伴。
四、融入活动,分享“主题阅读”
“活动”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方式。相对于乏味的文字,他们更热爱体验各种有趣的活动。读书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是课外阅读的有力补充。因此,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搭建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1.班级读书会——共读经典
班级读书会是以阅读整本书为前提,文本中故事的情节可以充分地展开,故事中主人公的神情可以尽情地描述。在开展之前,老师就要充分利用阅读整本书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绘,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品质。比如“感恩的心”主题中,《我想要爱》图文并茂,将学生带到了吉米寻找爱的旅程中,学生跟随吉米感受着失去父母爱时的孤独,享受着得到爱时的快乐与幸福。特别是随着情节的曲折变化,在吉米救了土拨鼠,得到母亲般的关爱时,展开“土拨鼠还会为吉米做些什么呢?”的讨论。这时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回想着妈妈织的毛衣、爸爸做的饭菜、父母对自己照顾。此时,“爱”不再是抽象的标签式的,学生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2.好书推荐会——分享精品
针对现在图书市场更新快,各类图书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选择,看到更多好书,笔者让学生制作好书推荐卡。学生们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交流读书心得。向别人推荐好书,不仅自己要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还要抓住书的特征、独到之处写出推荐缘由。同时,优秀的推荐卡将在班级墙报中展出。学生们推荐了很多好书:“四大名著”中的每个故事都那么精彩;“民间故事”系列,能从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大家久久不能忘却书带给我们的温暖。好书推荐会就像一道挡风墙,减少了学生接触不良书籍的机会,培育了学生选择课外书的能力,提升了阅读品味。
3.童话小剧场——演绎故事
适时地将课外阅读与表演结合起来,能起到推波助澜,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感恩的心”主题中,阅读《逃家小兔》一书,简洁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学生阅读兴趣高涨。书中的小兔和妈妈在幻想中展开了一场欢快而奇特的追逐游戏,小兔上天入地,可不论他扮成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还是一只鸟儿,妈妈总能找到他。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入情入境演绎一场“爱”的捉迷藏。学生在接力棒式的对话表演中流淌真情,感受着母爱。通过童话剧表演,学生眼中闪过一个个字符的同时,心灵已经放飞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主人公一起悲伤,一起欢笑,心灵得以升华。
“读书明理、读书修德”。“主题阅读”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灌注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如雨露般滋养着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不仅饱了“眼福”,也享了“心福”。在引领学生走上阅读的道路上,笔者一直潜心努力着。笔者相信,阅读,一定会改变学生的人生气象。
参考文献
[1]周益民.开展“主题性阅读”培植阅读主体人格——打造“书香班级”行动方略[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5(9).
[2]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2.
[3]张姣姣.课外阅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J].快乐阅读,2012(25).
[4]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朱春燕.播撒书香满庭芳——以阅读促进班级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11).
[6]蒋丽萍.根据年段特征选择阅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