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019-09-10 03:06:35班良成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班良成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在新课程中数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以旧知识为媒介,其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最后要与生活现实相联系的观点。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初级中学数学的讲习过程中情境创立的策略,以此来供有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创设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初级中学必考的课程之一。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中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养成自立研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在讲授中要注重理论实际相融合,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情境创设要以旧知识为媒介

知识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因此新知识的学习要以旧的知识为增长点,指引学习者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这便于学习者新知识的领会与学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一章节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直接学习有理数加减法的演算法则,让学习者们了解运算的法则然后进行练习。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明白运算的规律,教师可以先带学习者回顾上节课学的有理数的定义,从而引出本节课讲解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习者回忆自然数的运算法则,将两者进行对比。教师引导学习者找出两者的区别与关系,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入手,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新内容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旧知识的夯实提高。这有利于锻炼学习者对知识的总结能力,是学习者对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掌握学习的本领和方法。

二、情境创设要以学习者为主体

讲习就是传授者的教与学习者的学相结合的过程,其中学习者的学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应当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者给教师学向给自己学的方向转化。因此,教学情境的创立也要以学习者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之下三個方面:

(一)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

教师的传统思维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被动地掌握知识,考试成绩合格即教育成功。这种“填鸭式”的讲习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不能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意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习者认为数学死板无趣,失去了攻读的兴趣,甚至厌恶。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情境创设的前提必须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者才是学习主体,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习者为主,调动学习者积极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

讲习过程是讲习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而讲习形式是重要手段。围绕“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发展”促使学习者独立自主能力提高,培养学习者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点,这阶段处于浮躁、没耐性的状态。所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满足学习者求异的心理,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立体图形》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习者分组的办法,开展将几何图形分割的讨论,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特点。学习者通过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加强学习者团队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让学习者变为学习的摸索者、发觉者,还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人人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课后作业的灵活多变

以学习者为主的讲习情境创设要贯穿讲习始终。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学习者夯实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课后作业主要是以习题为主,考查方式单一。这样不利于学习者多样性的展示,抹杀了学习者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灵活多变,使每个学习者的优点得以发挥,还可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一章节的内容,教师的作业布置可以让学习者学会画平行四边形,并利用平行四边形创造属于自己的手工品。还可以让学习者搜集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运用,相互交流。学习者通过自己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化了学习者对知识的领悟,也增强了学习者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思维,体现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要考虑到作业的安排要契合学习者年龄及思维特点,不要太难或太易,于初衷背道而驰。

三、情境创设要与生活现实相联系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情境创设要与生活现实相联系。从学习者的生活入手,可以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和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用来处理现实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节的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让学习者认识到数学不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可以广泛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科学。数学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给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教师对学习者的培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学作为中学教学中的难点,要不断创新。适应学习者年龄、智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结合生活实际,达到学习者熟练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求更多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章彩霞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 好家长,2017(57):181-181.

[2]何民安. 以问激趣 提高效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新课程,2018(26):160-160.

[3]陈玉华. 数学情境创设需符合两个实际[J]. 湖南教育(C版),2017(11):46-46.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4:21:5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2: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3:15:39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