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慧娟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地挖掘课程资源,对多样的课程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视频资源;应用对策
众所周知,微课程是一种具有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主要是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围绕着重难点知识进行知识讲授、解答疑惑等与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该课程资源的出现,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还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以多样的应用方式驱使学生获得学习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微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其进行了灵活地运用。
一、学习资源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自主学习的实现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受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或者机械地为学生设计读教材、绘画等预习任务,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根据上文对微视频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微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且以视频为主,形象直观。所以,在组织小学美术预习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呈现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同时使学生在自主观看视频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对新知的感知,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以“走进传统民居”为例,传统民居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小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样子的?传统民居有什么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课前为学生精心地录制了两个微视频,其中一个以本地的传统民居为主,引动爱学生在观看中,产生熟悉感,展开对本地民居特点的探究。第二个则以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主,使学生在观看中,通过区域民居的对比,发现各自的特点。在这样的学习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还可以在视觉的作用下,建立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感性认知,可以有准备地走进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一直是困扰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所学,提高美术技能,学会审美鉴赏,不少教师为之头疼。微视频资源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驱动美术有效课堂的建构。比如,我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微视频资源打破知识灌输的限制,创设自主探究、实践、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解决相关的任务,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提高学习质量。以“走进现代建筑”为例,这一课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现代建筑的特点,并利用形、色、材质等美术语言对现代建筑的特点进行描述。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到了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但是并没有留心观察,导致对现代建筑的特点认知不充分。立足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为学生播放了“现代建筑”微视频资源,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建筑物的观察中,初步地建立对现代建筑特点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我还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你认识现在看到的建筑物吗?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建筑;说一说你看到这些建筑的感受;想一想这些建筑与其见过的其他建筑有什么不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建筑物都穿了什么“衣服”吗?说一说这些建筑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论一论这些建筑物穿的“衣服”好看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给这些建筑物穿上哪些“衣服”呢?如此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体验现代建筑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建筑的特点,同时为美的现代建筑所熏陶,发展审美能力。
三、学习应用多样化,生成个性教学评价
在微视频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可以产生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还可以积累知识经验,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如此发展并不代表着教师教学的成功。学以致用的实现才是检验教师教学的标准,也是衡量学生发展情况的依据。所以,我在组织了小学美术教学之后,同样会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向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借助所学进行分析,或创造,以此使学生实现自我展示,得到教师的评价。以“印染花布”为例,在教学之后,我向学生展示了“印染花布”的微视频,驱使学生在观看中,和父母合作制作花布,并将作品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中丰富教学形式,在课后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宝.微课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8,20(09):179.
[2] 瞿雪.“妙”用微课——小学美术课堂的大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59.
(作者單位: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丽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