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读与写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体现也主要是通过读与写来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将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进行联合,这样也更加契合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高中语文读写共生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读写共生
引言
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是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开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历来被视为主要部分,在时间分配上则倾向于阅读,而花很少的时间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灌输给学生的关于文本的构造、作者的写作内涵等相关要素,然这些却并没有充分被学生所吸收,也没有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对于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读写共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契合当前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加强和完善高中语文教材的读写综合建设
语文教材应采用阅读系统、写作系统、口语交际系统混合编排的方式,提高教材使用者的读写共生意识,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步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校。如将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可按文体分类,方便教师对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时可让学生学习相关类别文章的词法、句法等,并写出觉得文章中其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全班交流,以此便可提高其能力。
2.学习任务群视阈下课内读写共生的实施
2.1课堂阅读教学中读写共生的实施
(1)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能力是重要一环。课堂上,要崇尚文本的多元解读,且以点拨法为主。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宣告其存在的纪念碑,而是像一部乐队总谱,只有读者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会使其产生具有个性特色的动人交响。读者的感悟与体验只有先以文本为根,才有可能超越文本,然后才能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有趣的去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看文章,目的性越强,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点拨法为主,对文中一些有见解的地方要适时引导或点拨,让学生在文章留白处及时写出来,可以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
(2)语文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写作教学的渗透,优化教学设计。在分析讲解文本时,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出发点。阅读中渗透着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名家名篇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文章的主题思想都是需要具体的词语来表达的,而文章的亮点也是需要通过含义深刻隽永的词语来体现。如鲁迅《祝福》中有两句话:“祥林嫂,你放著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语序调换所蕴含的语气和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就完全不一样。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将其迁移到写作当中,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学会遣词造句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很有帮助。
2.2写作教学中读写共生的实施
为有效地促使阅读和写作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应注重在写作教学中适时地渗透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渗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写作任务、写作进展和写作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推荐一些合适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1)写作前的指导渗透阅读: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后,根据写作标题和具体任务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习优秀文章中的行文布局和写作手法等,将阅读经验或体验转化成自己的写作技巧。语文教师也可对写作任务做一个相关的专题讲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阅读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2)写作中的指导渗透阅读: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有问题就需要去解决。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除了教师亲身指导外还可推荐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从这些相关材料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写作的技能。
(3)写作后的指导渗透阅读:
写作教学不是学生写完作文就结束,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教师要及时批改与讲评,或者采取学生之间的互批互改模式,否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价值。讲评时表扬优秀习作,指出不足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进。对于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也可在评语中体现,也可以推荐同主题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找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的文章也可反复阅读,也可对自己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切实努力学习和做到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始终要以语言为核心,要以语文活动为主体,要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强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有较多的学习阻碍。所以,在学习任务群视阈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能够对阅读与写作倾注同样的教学精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有效的转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的共生,最终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国民,李煜晖,ZHENGGuo-min,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J].教育学报,2017,13(5):46-51.
[2]于贵红,于贵平.赏古鉴今,读写共生——如何在古诗文阅读中整合写作资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66-67.
[3]李红.高中语文课堂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J].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