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在的很多高中生物教学把生物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或者只关注概念和公式的的背诵,偏离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宗旨。本人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让其受益终生。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它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的能力,是当前一线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作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刘恩山教授在《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一文中提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生命观念是他们学习生物学课程后获得的标志性的学习成果,是衡量学生是否受到了良好生物学教育的标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生命观念呢?笔者认为学生生命观念的的达成应以概念学习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直接说出某个内容蕴含的生命观,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某个或者多个生物学事实的分析构建出重要概念,再对多个重要概念进行分析,概括出大概念,最后从大概念中找出相对应的生命观念。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这个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上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从中学到了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假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图片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即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生物膜的结构,形象逼真,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细胞的三维立体细胞膜结构。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加深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功能,很好的形成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科学思维是指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运用务实的求知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创造性思维等方法去发现和探讨生命现象,最终提炼出生物学规律;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地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热点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提高理性思维的教学方案。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以一段奥运会射箭比赛的短视频为导入,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运动员射箭比赛中,从瞄准目标到射中目标的过程中,运动员们的身体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的?如果此时立刻给运动员们做血液检测,会发现能加快心跳和呼吸的肾上腺素含量升高明显,这说明什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此时,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和概括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
三、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针现实世界中发现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科学探究以往常常只是教师独自开展的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教学活动,现在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近几年受到生物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探究式教学效果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一节的教学为例,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的时间为顺序展示了细胞学说的从形成、建立再到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让各小组学生都从“探究内容”、“成果展示”、“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下来,课上让各小组代表上台说出自己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汇总,最后教师将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呈现给学生,告诉学生细胞学说只是其中之一,为学生感知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社会责任是指能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对个人与社会事务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感和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人身发展的特殊阶段也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黄金时期。在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艰苦磨难,责任意识普遍薄弱。因此,社会责任教育显得尤为紧迫,也是一个新的课程目标,近年来才成为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前社会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很多社会现象需要用到生物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判断和辨别,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社会责任”培养的资源非常丰富,如器官移植研究、疫苗技术、转基因食品,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争议,比如说伦理道德和公共安全等方面,这些知识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生物学科对于“社会责任”的培养的作用也日渐凸出。以“设计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开展实验的同时,会发现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各种生物成分的作用,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关心社会热点议题,并且参与讨论和作出解释。同时教师应经常关注最新生物科技进展并将此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摒弃对生命科学的错误观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既要服务人类同时也要学会化解风险和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领悟到生物学研究是全人类的事业,不能凌驾于法律和道德规范之外,也绝不允许有人利用生物科技犯罪,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现实问题,践行社会责任。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始终贯穿在高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及时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积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优化课堂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真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恩山.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素养的标志.生物学通报,2018(1):18-20.
[3]张伟.论以“社会责任”培养为目标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2018(2):21-23
作者简介:王丽红,1982年5月,性别:女,名族:漢,籍贯:苏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