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开展研学旅行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2019-09-10 07:25:28曾舒影
高考·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可行性高中地理

摘 要: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如何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被受关注,它已然成为当前评价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对新兴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认知仍存疑义。本文将从当前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存在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可行性;策略

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如何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已被提上日程,如何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响范围不可小觑。它已然成为当前评价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对新兴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认知仍存争议。本文将从当前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的现实意义、存在的困难因素和应对策略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开发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和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一、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现实意义

地理研学旅行是地理学科教育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兼具国家情怀和全球视野,凸显建设伟大国家的梦想;引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联系学科知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关爱自然,树立社会主义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联系地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应对问题情境,将旅游地理与审美情趣结合,去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自然法则,领悟人地和谐之美;引导学生将地理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结合,内化劳动认知、增强劳动感悟、弘扬劳动精神。地理研学旅行将是作为重构地理课堂、延伸地理素养、深化地理学科课程改革和培养立德树人的切入点。

二、地理研学旅行遇到的困难因素

随着各地广泛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把研学旅行纳入各学校教育的延展活动课程,促进了地理研学旅行和学校地方课程的有机融合。但更多的地方是出现“有形无实”、“有旅无研”的乱象,使得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深入开展遇到困境,主要呈现以下因素:

第一,素养缺失、目标含糊。地理研学旅行缺乏规划性和统一性指导,没有指出研学的目的是什么?研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让学生通过研学去发现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将学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开展什么样的研学教育主题?要通过何种途径来提升学科素养?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品格和学科技能?这些问题上都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回答。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随意性过大,育人效果不理想等都是造成学生学科素养缺失和学习目标含糊不清的原因。

第二,研学浅化、脱离学科。研学的根本目的是与地理学科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但某些研学活动设计内容简单化、形式走样化、问题浅表化、体验无感化。研学旅行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拍照做材料,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主题问题设计也过于浅显直白,问题设计未有从小切口,大纵深,链式的追问,只问表象不问归因,这就造成研学旅行“走马观花”、体验感缺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活动单一、缺乏协调。研学旅行活动换个角度讲它可以是一个主题单元活动或是一个项目。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没有学科界限的,需要打破跨学科的归界,构建单元、整体设计、统筹规划、人地协调、协同发展,把校内课程与校外活动进行有效衔接。须要各学科相互协调要、相互整合,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化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地理研学旅行的应对策略

新高考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容自然人文领域、文理并蓄的学科,确切地讲是一门研究区域性、交叉性、复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针对目前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可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第一,学生思想重视。地理研学旅行本质是让学生感受自然、传承文化、感知人文、体验社会的活动,学生需从思想上重视研学,而不只是把研学旅行当做学习之余的“休闲之旅”。学生可以在研学之前进行充分备课:了解研学目的、熟悉沿途线路、准备旅行物资、学会观察倾听、学习同伴互助、了解自然地貌、体验风土人情、预设问题情况、注意防护安全、理解研学意义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地理学科素养。

第二,教师学科指导。教师需要摆正思想、回归学科、关注学情、科学指导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重视教材内容和研学实践结合,开拓学科视野。能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做好实地考察、确定研学目的地、规划研学线路、设置研学指导方案、制定安全和保险预案、制作出行横幅、标识,让教师从教学型教师转变为体验型、研究型的教师。

第三,学校规划设计。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结合地方课程开设情境,具体研判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出现只看热闹不讲门道、只为任务不为实效的形式主义的研学。学校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从开发设计上组织优秀教师或协调校外研学基地群策群力制定好研学方案,做到研学有组织、有目的、有任务、有成效。

第四,发挥社会资源。研学旅行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的一种初期活动。在孩子心智未成熟时期,研学活动的制定和策划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譬如可以探寻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发挥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魅力为学生开展研学培训、参观研学基地提供帮助,这些都有利于推进地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总之,在高中地理学科开展研學旅行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知真实环境、熟悉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探究人地关系、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涛.地方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12-16.

[2]邱涛.基于深度研学的地理研学学案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5):67-71.

作者简介:曾舒影(1982.01)女汉族籍贯:福建福安学历:大学本科;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可行性高中地理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2:04:34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6:53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4:00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