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干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而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但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渗透核心要素,更没有充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本文立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在深刻领会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优势以及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学习、生活、生产工具,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术,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能够让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但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既不感兴趣,又十分被动的状态,学习效率极为低下,学习效果非常有限,核心素养更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提升。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信息技术教研员当前亟待去改革、去发展的方向,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应该解决的内容。找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的对接点,从发展学生信息意识、思维品质、创新能力、道德品格等方面入手,借助丰富网络资源、利用真实教学案例、组织创意创新活动、展开网络道德教育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信息时的判断分析能力,从各种的信息当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当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解决相应的问题。计算思维指的是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是学生通过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和工具,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创新活动。信息社会责任指的是学生能够自觉的遵守并维护信息社会中的公共规范,保护好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从学生的能力、思维、发展以及道德方面定下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对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出了相应的道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优势
当前,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互联网+”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改革创新的载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丰富的网络资源给课堂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聯网+”环境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有效提高,更能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互联网+”环境下带来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其具体表现,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在“互联网+”环境下组织实施有效的培养策略。
1.借助丰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当中,发现有效可靠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设定任务目标,让学生在互联网当中进行自主的信息筛选活动,然后在班级中分享与评价,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信息的相关程度高,哪些信息属于无效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如,在教学“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行动,先在组内讨论制定需要搜寻的信息目标,然后由成员各自的在网络中搜寻资料,在小组中集中整理,最后在班级当中,每个小组出示自己收集资料的主体,并出示相关的收集成果,由其他小组以及教师进行评价,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收集到的信息与主题的相关度更高,收集的内容更多,从而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信息意识。丰富的网络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十分有用的资料,但也掺杂了许多无用甚至不良的信息,信息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影响着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关键。
2.利用真实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利用计算机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案例当中,通过实际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找到真实案例的解决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
如在教学“综合活动:采集数据做研究”这一课时,教师组织一次真实的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学校同学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班级的调查,然后将调查的数据收集起来,制作成数据表格进行研究,为校园文化发展提出建议。最后,将自己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与建议送到学校的建议箱,完成这一次校园实践活动。这样的真实案例活动,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3.组织创意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的还有多样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全面学习。但由于学生好玩的天性,会使得学生在自主使用信息技术时,会选择电视、游戏等娱乐项目。对此,教师应当组织创意创新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学习与创新,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提升。
如在教学“网上交流信息与办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办事知多少”的知识分享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个名学生都可以上台分享自己知道利用互联网可以做什么事情,并且说说具体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一起为分享的内容贴上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真是个有用的内容”“这个知识真有趣”“好像用的地方不太多”等等,让学生在分享与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网络平台工具的多样性与有用性,鼓励学生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不断地提升自己。
4.展开网络道德教育,树立学生责任意识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平台中具有匿名性,因此许多不良的行为很难得到约束,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学生展开网络道德教育,就很容易使中學生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道德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展开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在网络中当一名文明网民。
如在教学“遵守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竞赛”,对学生展开网络道德教育。知识竞赛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对网络行为的判断力展示在课堂当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还可以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在每一个问题后面,附上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等,让学生意识到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网路道德行为意识,可以让网络环境更加干净,促进网络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避免被不良信息行为的侵害。
四、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单一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成为了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当针对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内容,在具体教学中采用相应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子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南北桥,2018(5):167.
[2]廖琦.初论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读与写(中旬),2016(10):337.
[3]葛猛.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