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贤德教育

2019-09-10 06:25倪光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德育阅读教学

倪光祖

【摘要】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该依赖于粗暴的批评和简单的说教。相反,我们应该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贤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适度教育、责任教育、荣誉教育等结合学科渗透的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教育,改变他们的想法,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根据文道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阅读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贤德教育;德育

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正确有效的学生观,重视学生品质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顺应时势发展,我校开展以“贤德教育”为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课题研究。“贤德”顾名思义就是“德才兼备”,加上我校校名为汇贤中学,乃“汇善育贤”的学校,既有汇聚乡贤兴办教育之意,也有期望学校广育德才兼备栋梁之义。贤德教育是指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以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为抓手,以“明贤德、立贤德、践贤德”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为支点,开展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文以載道”“文道统一”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贤德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

一、充分挖掘文本主旨,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的主要意图的理解过程也是接受中国道德教育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优秀文章的主题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让学生从这首诗中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勇敢面对生活、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怀,认识到人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够乐观面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文学家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用书信的形式、精炼的语言描述山川景色的美丽,写得清丽自然,浑然天趣;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北国壮丽雪景,意境壮美,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让学生反复吟读,自然会把他们带入一个美丽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欣赏文学作品中可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性情得到熏陶

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可感的人物形象,杰出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品读这些人物,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孙权劝学》,让学生学习吕蒙的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勤奋好学的精神;读《阿长与<山海经>》,让学生学习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读《邓稼先》,让学生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为祖国、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时,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朱德母亲的一些平凡的事迹,如,养大八个孩子;不和任何人吵架;周济更穷的亲戚;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回家继续劳动,直到最后;希望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然后让学生归纳母亲的品质,一个勤俭持家、热爱劳动,性格和蔼,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深明大义的母亲的形象形象跃然纸上。再让学生朗诵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但丁的歌颂母爱的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最后让每一位学生仿写一个歌颂母爱的比喻句“母爱是——”,畅所欲言,如,“母爱是一片绿洲,让人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希望;母爱是一盏明灯,让人在暗暗的黑夜里看到光明,母爱是一团火,让人在冰冷的寒冬里得到温暖。”通过阅读、概括、归纳、拓展、仿写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知道感恩,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母亲,热爱劳动人民。

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自由安乐、和睦相处的风俗画,多么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田园风光美和人情美。《诗经》中的《蒹葭》描绘了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等意象,展现了一种秋晨雾霭、烟水迷离、凄清哀婉、苍凉幽缈、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让人想起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鼓励学生在追梦的路上,上下求索,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终能圆梦,笑看风云。

三、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及句子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是把作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的一道桥梁,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潜心挖掘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去品评玩味,揣摩隐藏在语言文字外衣下的底蕴。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重点引导学生赏析父亲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抓住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的三个动词——“攀”“缩”“倾”,进行细细地品味,教学此处时,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用其他词代替行不行?为什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认识到:一个“攀”字,说明当时无物可以抓到,只能用手按住,但父亲是一个胖子,而且又是一把年纪,用力支撑整个身体需要多大的力量啊!一个“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如果力气不足,很容易摔下来。用一个“倾”字, 父亲的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攀”“缩”“倾”三个动词,具体详细地写出了一把年纪的父亲,身体肥胖,动作不灵便,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通过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父爱如山,要学会感恩,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通过品评字词,既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并使学生认识到用词的妙处。

揣摩重点字词固然重要,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子的赏析,绝对不能忽视,尤其是古代诗词、文言作品的名句,很多都是对学生进行贤德教育的好材料。李白的“长风平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勇往直前、乐观执着的信念,给学生以鼓舞;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的永不服输、敢于拼搏的壮志,给学生以力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不被世俗所打扰、安然自若的处世态度,给学生以感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忧国忧民、先苦后甜的精神,给学生以熏陶。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跟优秀的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文学能使人在生活中学会知恩图报,在挫折中学会勇敢乐观,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大度;文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增强人的智慧,教人学会思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贤德教育,通过语文精华的感染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心灵,让坚强乐观、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劳善良、学会感恩等美好品质永驻心田。

四、结语

阅读教育中的贤德教育还有很多,如课堂中的人文关怀,构建主题式课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评价与欣赏等。

语文阅读教学既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既结学科教育之果,又开贤德教育之花,才是我校真正成功的阅读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栋生.寓思想教育于写作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通讯,1994(06).

[2]李尚卫.普通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肖川.大师谈教育心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高耀明.教师行动研究策略[M].学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德育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