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活动与能力特点,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国内外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进行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内容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职业活动;项目课程;目标定位
工艺美术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特点明显,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艺美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工艺美术类技能型人才缺乏,需要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持。工艺美术不是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组活动,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工艺美术通过特定技术,进行审美加工,改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课程模式,是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学科本位课程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通过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成为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新世纪以来,美、英、德、澳等西方国家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相继建立了以多种能力和品质综合体现的,模块课程的灵活吐对实行弹性学制的新型职业能力体系,由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换,并且把工作情境融入课程注重人文课程充实、整合,已是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通用原则。
如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践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要强调能力本位,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当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存在学科化倾向,没有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完备性、系统性,教师角色应向向促进者、引导者转换,根据专业类型、毕业生就业企业的性质,由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换,强调专业实践的应用性,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换。把项目课程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个体的自愿活动为前提,项目课程应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紧扣学科的项目实践,并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而存在,有效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打破知识内在存在结构,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关注个体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让个体完整地学习工作过程。
首先要定位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是确定一门课程到底应当让学生学什么,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编制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项目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在项目设计的中的创造性。
二、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活动特点及项目理论
1、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美国的克伯屈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他认为项目课程可作为课程体系局部课程而存在,即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也可以作为课程体系的主体模式而存在,有目的的行动作为项目课程的关键特征。项目课程是基于主体有目的行动的模式,有明确目标,涉及整个身心的活动。项目课程已超越了课程领域,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学科的项目,成为一种教育思想。
要有效地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有效地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明确地把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即有能给零碎的工作任务提供联结的载体,作为重要课程内容。这个载体就是项目。工艺与系统工作任务关联的专业知识首先要定位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它是新手发展到专家的手段,深入思考该专业的特色与发展方向,最终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系统专业知识,任务分析对项目课程开发起决定作用,并以此才可能达到专家的技术水平。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完成项目设计。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让学生来学习这些内容。
2、相关项目课程的概念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任何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按照行业要求确定专业内涵,工艺美术有实用、陈设艺术和工业设计,要掌握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特殊性,个体能够把“任务”做到的某种状态,分析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目标定位,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并为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构建奠定依据。
特征,是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工艺美术职业的活动行为实施者是人,基本构成要素是“人一物…顾客”,是以外在于人的工艺品为载体来实现作用,基本構成要素很简单,更侧重于其在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工作任务是职业活动的基本单元,被实施对象是有形物体,具体的工作内容因品种的变化而变化,要实现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合一,从职业能力来看,进行专门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的一协调,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以项目课程为核心的体系结构进行实践,以专业化为专业课程的核心目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首先应该着眼于学习者人格的完善,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准则的目标引导,服务于个体就业与经济发展,当然,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文化基础课程的支撑。
在强调理论知识系统性的架构中基于工作本身和从业者两个出发点,实现人体层面的需求。以外在于人的工艺品为载体来实现作用,且“人”是直接作用于“物”,在关注有形物品使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分析工艺美术等职业活动构成要素活动方式,更侧重于其在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把握“顾客”在任务内容中的参与度,体现较强的个人性或个案性。
在任务内容的比较中,根据顾客的需求展开,对应职业的活动行为实施,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将因人而异。在工艺美术的职业活动中,要对工作任务的产品品质的衡量,满足顾客使用需求同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观察其材质的选择、工艺的到位,来检验产品是否达标。根据工艺美术的独特性,改革中职业活动分析的成果形式,建立工艺美术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要具备一定言语信息交流能力,在空间感觉的生成中凸显创新精神,要求熟练的动作技能,将工作态度态度蕴含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之中。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实践
根椐前面的理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为基点,实现知识和技能、知识和任务的有效联系,确保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化,要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项目情境下实现理论和技能的融合,实现课程目标的岗位、任务和能力定位。以课程目标分析为基本依据,实现项目课程结构的基本构架,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专业课程实现非专业的普通化目标。不能缺少服务于生涯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要涵盖人文素质目标,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专业课程建构一个基本框架,建立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平台,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的接轨”,实现多元化与个性化,,将核心方向的内容设置成必修课程,整个课程编排的隐喻是房屋建筑,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组织与再组织。
项目课程的课程知识首先是一种实践经验,项目实践需要大量创造性的设计,围绕任务设置课程,随着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的深入开发,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得课程内容形成了经验递进的层次,由课程开发层面在向课程实施层面跨越,通过以一个具体的产品、服务学习的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理论知识,这也是工艺美术专业的独特需要。课程方案俗称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的课程结构是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基本结构中必须存在“合一”的载体,鉴于人适应多变社会和人性本身完善需要,通过“知识勃合”和“态度附着”的形式,具有较广的职业活动的覆盖面,要实现专业的专业化目标,建立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平台,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的接轨”,让学校教育已经变成“工厂一学校”,从工艺美术专业本身来看,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最初的感性认识,在专门的情境和状态下延伸出与之相联系的学科课程。把每一个项目课程作为生长点,生成具有迁移效应的知识,教师需要进行示例、示范,在学习结束后直接完成教学评价,在编排中进一步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项目课程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具体项目设计中分析造型的生产材料、工艺的可行性,能针对产品大小、形态、种类选择对应的泥料。根据所制品种的容量来确定详细尺寸的缩放,能结合产品特点进行装饰。能分析造型的生产材料、工艺的可行性,能根据比例制作小样。
由课程开发层面在向课程实施层面跨越,通过抽象和概括,分析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基础,体现人的精神、自由、主观性、想象力,围绕工作过程的工作知识,将抽象知识符号与具体职业情景联系,从核心知识到背景知识的辐射。使专业性目标与非專业性目标的同生共长,使得项目课程从单一走向丰富,实现从行为实践到职业素养的融合,这也是从行为实践到职业素养的融合,要剖析项目课程样式结构的基本框架,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通过项目的学习,以一个具体的产品、服务或决策将工作任务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和情景化,使得知识表征语义表征、情节、动作表征在项目情景中实现自主建构的意义;要为“概括”和“应用”提供可能,使课程知识是围绕工作过程的工作知识,有助于产生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学习者个体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艺美术要求课程内容既要具有以制作“物质功能属性”的“技术、工具、工序、工艺”等理性,关注实施阶段的生成,要认识到学习目标是课程内容开发时的起点,规定学生的学习之后的变化符合某种要求,学习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要为学生未来的变化进行预设,鉴于非理性的个人超验的整体学习需要,学习目标要有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要选择适合的项目设计逻辑主线,倾向于学生实际制作能力的提高。具体实践时,要项目设计当能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可以学习到完整的工作任务,按照按照项目类型可分为为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获得具体的、确定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创意独特的工艺美术作业能掌握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也能够成为商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握项目的序化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真正实现中职工艺美术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
[2]ChristopherH.Lovel。ek.serviceMarketing,3'`,ed.载自森吉兹·哈克塞弗著,顾宝炎等译.服务经营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动组织的建议书「R].2002.
[4]Rauner,F.:BeruflieheKomPetenzentwieklung一vomNovizenzumExperten.In:Dehn bostel,P./Elsholz,J./Meister,J./Meyer一Menk,J:VernetzteKompetenzentwiehkl ung:AlternativePositionenzurWeiterbildung.Berlin:editionsigma,2002,P.117.
[5]杨黎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职教论坛,2006(9)
[6]瞿葆奎,丁证霖.“设计教学法”在中国.载瞿葆奎主编.教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35.
[7]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8]孙文学,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变革「职教通讯,2006,11
[9]刘炜杰,中等职业学校道德共同体建设中身份建构的意义一与策略,职教通讯,2009,1
[10]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
[11]克伯屈著,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袁志明,男,1962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83年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科美术专业,2014年毕业于重庆市西南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现为福建省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文化艺术教学部美术专业教师,讲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