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内化与转移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学写作训练中,写作素材匮乏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写作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就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转化为中学生写作素材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提升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能力,为写作学习与教学的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素材;生活例子
引言: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人文性决定了其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善于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便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与应用。而写作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写作应注重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与独特感受的表达。对此,有必要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助力学生优化发展。
一、点燃素材积累的热情,提升中学生素材积累的主动性
学习动机是中学生进行长期学习的根本保障,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写作动机、写作素材积累动机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客观要求。对此,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作用,能够唤醒学生言语表达意识,点燃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素材积累中,并在素材积累的同时,进行创造性表述。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践。
其一,认识素材与素材积累的重要性。素材是作文创作的基础,作文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理性与感性材料,素材的匮乏会使学生在写作中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感可发,降低作文品质。对此,学生应对素材以及素材积累具有准确的认识,能够提升素材积累重视程度,从而推进写作素材积累的常态化、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素材来源于生活”等为主题,开展辩论会、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与反思过程中,掌握语文写作素材特征、内涵,掌握写作素材积累重要性[1]。又如,教师可通过树立典范,通过优秀作文点评、欣赏,让学生明确素材对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处理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写作自信性。
其二,利用时机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我们需善于发现、挖掘与利用这些资源,让生活中具体例子有效转化为写作素材。例如,让学生能够根据新闻热点事件、网络热门话题、社会焦点内容、学校重要决策等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将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事件等转化为写作素材;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人,包括父母、同学、老师、亲戚、偶遇的陌生人等,将其外貌特征、第一印象、个性特点用言语准确的表达,从而将生活中的人物转化为写作素材;当学生观看完一场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后,引导学生写观后感。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写作素材积累习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使其感受到写作、素材积累的乐趣[2]。
其三,创造时机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教师可采用创造时机的方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动机。例如,基于课文教学,创造时机,激发学生将生活例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动机。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注重生活小事的积累,能够根据一段经历、一次生活体验,甚至偶然中听到的一个不知源头的故事等,发表感悟或启示,调动作文创造热情;在《羚羊木雕》文本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写出其中的情感、委屈、启示等;在《背影》文本阅读中,从朱自清的《背影》联想到自己的《背影》。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其表达与创造欲望,为学生写作提供机遇与平台。又如,基于课外阅读拓展,创造时机,激发学生将生活例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动机。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并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如好词好句积累、阐述文章主题、文章人物新乡特征、对文章中人物的感受、对语言运用的感悟等,并通过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进行读书笔记共享,提升写作素材积累乐趣。
二、引导中学生融入生活,强化中学生写作的生活化体验
生活中具体例子在中学生写作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借鉴与应用,而是将写作目标有效融入到生活例子中(包括生活问题、生活现象、生活故事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具备真情实感,能够充分表达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创意性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中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能够将阅读、写作等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相结合,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化体验,让写作富有情感,具备意境。例如,教师在讲授《沁园春·雪》时,在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回到作者生活的年代,在《沁园春·雪》字里行间中寻找作者的足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写作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中,促进生活中具体例子在学生写作中的科学应用。有学生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进行赏析:《沁园春·雪》中的“北国之美”是壮阔的美,“千里”“万里”,目之所及皆是纯然一色;“北国之美”是灵动的美,“冰封”的宁静与“雪飘”的舞动相互交织,如若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美人;“北国之美”是包容的美,容纳长城、黄河、山脉与高原;在高山之上眺望,这美,美的震撼、美的绮丽,又有谁会不热爱这山河、热爱这土地?
学生在融入到作者的生活情境中后,对文章的赏析变得更为真实与深刻,仿佛将自身至于高山至上,仰望天空,俯视大地,诉讼着北国风光,能够使人在其字里行间中被其情感所感染。
三、引导中学生观察生活,增强中学生写作的生活化感悟
意境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也是魅力所在。而意境的表达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写作热情,能够进行写作手法的创新运用,也需要学生能够在细微观察中,从不同角度设置写作意境,从而真挚、切实、朴实的记录与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化感悟。对此,教师在中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能够回归生活,注重生活观察与发现,从而在生活中捕捉素材,提升写作能力与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动植物所具有的美,包括形态美、生命美等;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与事,感受平凡人中的不凡,小事中的大事。从而使学生发现可以写、值得写的东西有很多,写作素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便于学生将生活具体例子转化为写作素材[3]。又如,在语文教学中,从文本细节分析,提升学生生活细节捕捉能力,鼓励学生感受阅读、生活中每个细节的变化,以构建生活化的写作意境。例如,《孤独之旅》对于“鸭群”的描写,细致而生动,引导学生对其细节进行捕捉便于学生生活实践与阅读理解的关联,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生活活动的参与,触发中学生写作的生活化真义
参与生活生活是获取生活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将生活中具体例子有效转化为写作素材的重要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撰写日志、随笔的方式,让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悟生活真义。例如,通过“军训后的感悟”、“一次春游”、“走进菜市场”、“寻找最美标识”、“中秋节贺卡”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生活活动中,丰富学生社会经历、生活体验的同时,使学生通过随笔记录那一刻感受与想法,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4]。又如,设计具有生活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创作节点,以节点抒发情感,提升写作水平。以“大自然中的落叶”为主题,让学生采集树叶并观察树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与此同时,根据手中树叶,进行联想与想象,表达树叶引发的思考、感悟、情感。此外,以某一点为核心,进行写作拓展与完善,形成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结论:提升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能力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成绩的重要举措,在改善当前中学写作教学写作素材匮乏、写作热情低下、写作内容僵化等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征,注重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回归,能夠指导学生从生活挖掘写作资源,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转化为写作素材,使学生在素材积累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梅.引导农村初中生积累有效写作素材的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8,7(02):94-95.
[2]崔玉梅.写实事,抒真情——浅析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0):52-53.
[3]姜艳.以生活为原浆酿写作之醇酒——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1):33-35.
[4]王雪.浅谈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J].当代教研论丛,2017(01):41.
作者简介:王德文(1968-4),男,福建南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