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爱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中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道德与法治是中学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而该时代最看重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其有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的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较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十分不集中,其无法主动的进行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心理以及压力都会慢慢减少,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1]。在实际教学中,营造音乐、视频、游戏等情境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学习效果也不断增强。例如教师在讲解的《法律在我们身边》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法律事件的FIASH视频,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通过动画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我们的社会秩序、人生安全等将受到什么危害?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使得学生更具有学习兴趣[1]。看完以后分小組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展开质疑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完成思考,并且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具体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个性进行尊重,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在与学生争论的过程中会受到更多的启发。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以及构想给予肯定,不管其构想是否标新立异,或者是毫无新意,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脑海当中的闪光点不断扩大[2]。例如教师在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中国不融入国际会有什么结果?国际舞台上必须要有中国的身影吗,如果没有国家格局会怎样?这些问题既是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在世界经济中,我国经济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更加推动了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中学实际教学中,教材仅仅是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构建完善的人格与思想,因此,在具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激发发散性思维,开拓自己的发散性思维空间。敢于使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上积极的发言,大胆提问教师,将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呈现出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想、乱想,提出大量问题,还要将更多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全方位的解决问题[2]。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如热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要让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该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中国加入WTO是机遇;有的学生认为中国加入WTO是挑战;还有的学生认为中国不加入WTO也没有什么损失……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既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后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芹.探究于初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36-136.
[2]刘学丽.探究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好家长,2017(51):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