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 05:55刘丽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刘丽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各个学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在地理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挖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核心素养的价值引导,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本文聚焦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探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力求为高中地理教师优化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一、设置针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当前,高中地理学科强调地理知识技能、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这对于传统上注重知识学习与基础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来说,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突破,体现了地理学科相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努力。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三维”目标仍然亟待变革,主要在于其缺乏对于教育本质以及人本性、终极性的思考,并没有实现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明确界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尝试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升级,将其发展成为针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目标与“三维”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核心素養具有更加清晰、精炼的内涵,是整合了“三维”培养目标资源的进一步探索,在这一目标引导下,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由内到位、能完成地理学科知识向实践迁移的品格与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设置针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的目标时,绝不能持有“素养天生”的观念,要意识到目标的导向作用,需要把握地理学科学习的规律及学生认识特点的内在逻辑,体现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产业转移的教学中,阶段性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对于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而更深层次的核心素养目标则是让学生形成看待社会变化、理解其中内在逻辑、并形成主动思考具体地理情境的意识与能力。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教师应当实现对原有内容的拆分,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对应教学,具体如下:其一,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由教师总结整合的关于海尔公司发展概况及产业转移状况的视频,将学生引入产业转移的背景中去,在生动可感的情境中完成地理知识学习者到地理情境体验者身份的转化,为后续的深入探讨“开个好头”;其二,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去挖掘课本及视频中关于产业转移的状况,以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完成对具体地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其三,在学生形成对产业转移初步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产业转移专业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讨论中将海尔的产业转移与专业的地理概念对应起来,一方面要理解海尔产业转移这一具体事例中体现出的普遍性地理逻辑,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海尔的管理特点等具体原因探寻海尔产业转移的独特性,实现抽象理论与具体知识的有机融合;最后,教师应当利用相关数据及图片,向学生展示海尔当前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形成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要适当讲解海尔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让学生进入海尔“管理者”的角色,去思考在新时期海尔的发展走向。这一过程贯穿了产业转移的完整逻辑,在具体性的学习目标和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在全过程贯彻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各类核心素养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清晰、明确的区域认知能力,就很难在复杂的地理知识体系中分析具体区域的特点,也难以把握各个地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知识迁移更是十分困难。因此,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应当利用好各个知识板块的特点,在地理学习全过程中贯穿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细致阅读、观察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区域地理情境中的具体内涵,提高相应的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也应当利用好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强化区域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家乡区域经济入手,去思考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减少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应当回归教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开发”,既要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理论的内涵,又要以知识迁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逆向角度去看待区域经济中的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某一产业迁出后区域经济的变化,从而强调产业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维的转化中感知影响区域经济的相关因素。

三、通过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综合性的思维能力,以更加系统、全面的视野看待地理学习的各个情境,从而引导其形成对地理学科的情感共鸣,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教师应当设置具有引导价值的探究式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不断激发其思维活力。

例如,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教学中,如果直接阐释相关现象及理论,难免使得课堂教学陷入枯燥,而引入探究式的问题,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氛围,并调动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地理知识的强大思维能力。在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于思考家乡荒废较为严重的某个区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储备,去思考造成这一区域陷入荒废的原因,接下来设置一个开放式的探究问题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如果让你去规划这一片区域,你将从哪一方面入手?这些方面体现了什么地理知识?”这一问题既强调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剖析,也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知识到系统理论的总结,让学生感悟地理学科“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四、结束语

地理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系统的地理学习中形成的、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能为学生地理学习及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优秀素养。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引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必须完成“如何教会知识”到“如何培养素养”的转变,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户清丽,陈宁.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9(05):16-19+7.

[2]吕志忠.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2):61-64.

[3]郭美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J].农家参谋,2019(03):146.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