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通用技术物化能力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10 07:22王永锋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发展

王永锋

摘 要:本文基于物化能力素养相关理论研究,结合相关实践案例,探索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物化能力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发展;物化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物化能力是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物化能力素养的相关理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物化能力素述为: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等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己有物品进行改进与转化的能力。[1]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物化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度量。

1.材料规划与选择能力

材料作为物化的载体。在物化前,学生要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能根据设计要求进规划,选择材料。

2.工具选择与使用能力

物化过程离不开对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学生要知道常用工具与基本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能规范、安全使用工具。

3.工艺能力

工艺是产品物化的关键,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工艺方法,能利用工具和设备对材料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

4.组装测试与优化能力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模型或原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能根据测试结果不断完善优化。

此外,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在物化操作。

二、发展物化能力素养的相关实践

“物化”的主体是学生,亲身体验是提高物化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知晓制作模型原型的步骤,但缺少实践体验。笔者尝试不同的创新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物化能力。

以《锅垫的设计与制作》分组实践活动为例。笔者以呈现物化对象、明确物化要求、完成物化操作、完善物化产品为线索[2],并设计活动任务单辅助学生完成物化。

1.呈现物化对象

运用直观性原则,通过展示锅垫成品,让学生获得视觉、触觉的感受,形成一定的空间感。

2.明确物化要求

教师提出满足锅垫功能的基本要求:隔热、稳固。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进一步丰满设计要求。汇总各小组的设计要求,有:动物、植物造型(如鱼、水杉等)不用时可挂起(打挂钩孔)等。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设计方案。部分设计草图展示如下:

3.完成物化操作

物化操作是发展物化能力素养的关键环节,是物化能力素养的集中体现。

(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提升材料规划与选择能力。学生一般会选择木板(木条)或者竹板为原材料。实验室可提供细木工板、密度板、杉木集成板、木条、竹板等材料。

(2)根据材料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工具和设备,提升工具选择与使用能力。实验室可提供木工台、木工笔、墨斗、钢直尺、钢卷尺、角尺、圆规、框锯、钢丝锯、凿、砂纸等工具设备。

(3)依据设计图进行划线、加工,积累实践操作体验,提升工艺能力。选择划线工具和导向工具在木板上划线,须做到精确,预留锯缝,不能影响后续的装配工作,特别是榫头榫眼的制作对精度要求较高。选择工具进行锯割、钻孔、锉削、磨等工序。

(4)依照设计图和制作工序进行装配,提升组装测试能力。装配时,非榫接的用白胶粘结,再用自攻螺丝或钉子连接。

(5)表面处理,提升工艺能力。根据设计图,进行表面处理。原木色的产品,只要用砂纸打磨。部分作品展示如下:

4.评价优化物化产品

对已完成的锅垫进行评价、修改与完善是提升测试优化能力的重要途径。先由小组成员内部的讨论评价,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之后以展示和交流的方式来促进对物化产品的完善。

三、反思与展望

物化能力素养的培养,以“实物化结果”为目标,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时间、机会到实验室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基于这样的现实,教师必须思考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以提升物化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笔者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的5個分支,在发展物化能力素养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其它素养的落实。这便要求教师立足教材、立足学情、立足校情,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一种途径,笔者将继续学习、研究,不断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第3次印刷.

[2]张桂蓉,《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物化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4月。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发展
区域发展篇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浅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