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何老师读《论语》

2019-09-10 07:22周春庚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1期
关键词:川上本源诗性

周春庚

《论语》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专业研究者甚众,但因年代久远,学界对各类涉及该书的研究成果很难形成共识。何伟俊老师另辟蹊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解读《论语》,挖掘其中深厚的教育资源,智慧的选择与个性化的解读成就了这本《论语里住着的孔子》,该书获得了很多教师的青睐,获选《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最受教师喜欢的100本书。认真拜读这本书,何老师研读《论语》与写作《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的很多密码,会逐渐浮出水面。

文本细读,读出自我

面对《论语》,何老师像苦行僧一样,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逐字逐句咀嚼揣摩,尊重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发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个性和率性的阐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耳顺”,他把它理解为“耳听得见不同意见,心容得下不同思想”;“四十不惑”则理解为“人生智慧丰富了而不惑”,前者是面对“耳顺”的学界难题的率性阐释,后者是不唯上不盲从的深度阐释。语文老师的一个的基本能力就是“文本解读”的能力,何老师的方法与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认真揣摩,还原生活

何老师一再在书中表明他解读《论语》的途径之一是“还原生活”。“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对“无所取材”,历来有多种解释,他从还原生活的角度来理解,认为这段话就是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开的一个玩笑,通过开玩笑来夸子路。这样的解读不但突出了《论语》的生活化特点,而且巧妙地描绘出孔子可爱有情趣的人格特质。我以为还原现场是对原作的起码尊重,也是最初的本源探究,从本源出发去抵达作者的内心,这样不至于使探究结论虚无缥缈而成为空中楼阁。语文教学中很多名师的课例之所以为众多教师所诟病,其原因正是在文本解读时脱离生活本身的过度解读,甚至离奇解读。

互辨相析,诗性抒发

何老师深厚的学识,让他在阅读和写作时左右逢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时的孔子在何老师的眼中成了“川上达人”,短短14个字,他从诗意层面、历史层面和思想境界3个角度进行了解读,行文智慧而通透,洒脱中隐着怅然。有“诗意的栖居”、罗丹的“思想者”、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印度智者释迦牟尼、“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辅助材料为文章增色,感同身受,汪洋恣肆,读者却没有一点儿掉进故纸堆的感受。

读完《论语里住着的孔子》,我好像看到了何老师在阅读《论语》时小心求证、孜孜以求誠挚揣摩的样子,也真切感受到了何先生在写作本书时,时而谦卑为文,时而诗性抒发的风采。

(作者系江苏兴化陈堡初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川上本源诗性
卷首语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何以为家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川上的诗
简析庄子思想中的“大美”
王育琨:成功传承要回归人性“本源”
最后的忍者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