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均
【摘要】初中数学学科的知识有着明显的抽象性、空间性及逻辑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效传授知识的同时,优质训练学生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养,这有益于其持续学习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对“1357”问题导学模式进行了解读,指出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优质课堂
综合分析以往和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学科教学现状可知,大多数任课教师习惯运用的传统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效用,可以帮助学生基本理解与掌握考试考查的知识内容,但是对于当前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却没有太多的助力作用,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会产生反作用。基于此,一些教师看到了问题导学模式的潜在效用,并开始运用其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但在此过程中,各种问题频频出现,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在反思、总结中持续进行研究与改进,从而大幅度优化问题导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推广开来,给予了教师极佳的指导。但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很多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数学教师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了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以自己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即教师精心准备了课堂讲解内容,并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授课,学生只需聆听、接受相关的知识点即可,而不需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提高。
其次,一些数学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存在诸多不足,如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缺乏操作意义,难以通过有效实践活动实现等。对于教学重难点的选择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也就影响了最终的知识传授效果。
最后,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节省一定的课堂时间,对具体教学的过程进行了简化,以至于教学活动过于单一,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动力的提升。此外,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每一项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于采用问题导学等优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使所教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实施了“1357”问题导学模式,目的是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个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课堂生态。
二、“1357”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1357”问题导学模式主要指的是依据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获取相关问题的答案,在高效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班级学生综合学科素养。具体而言,“1”指的是一个根本目的,即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3”指的是三种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参与式教学;“5”指的是五类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独立自主学习、点拨提升学习、展示交流学习以及巩固拓展学习;“7”指的是七种教学策略,即目标引领、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分层辅导、高密度低结构训练以及高频率多回头检测。
基于上述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1)提出问题。一般提出者为教师,但最好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筛选问题。即教师由易到难地向学生提出诸多的思考、探究问题,便于学生在针对性的学习实践中增强学习信心,丰富知识储备。(3)查找资料。即鼓励学生自行查找辅助问题解决的丰富资料,顺利达成学习目的。(4)解答问题。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大胆地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他们自行探讨研究,只需在一定情况下给予恰当的指引。(5)总结经验。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益于改进长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问题导学模式具体如何开展是极为关键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予以足够重视并投入较多研究精力,下文从四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此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1.设置预习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习惯
基于现阶段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教师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具体到初中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预习环节,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在此过程中,班级学生不仅可以对课上所学提前进行了解,久而久之,还有益于其独立探究习惯的养成,能够促进其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开始为学生讲解《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前的预习环节,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学习问题,如“假如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是不是一定有三个交点”“在现实中将一條弯曲的公路改成笔直的路段就可以缩短距离,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是什么”等,要求学生认真作答,以全面认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自行研究探索,他们自然也就慢慢养成了独立探究的习惯,这有益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2.课堂分层提问,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效率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及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以往实施统一教学措施的时候,总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教师就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将具体问题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促进学生在针对性的练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和发展数学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进入课堂提问环节,笔者并没有盲目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笔者向数学能力稍差的学生提出了如“某款式衣服的标价比成本价高m%,但是需要降价n%才能出售,那么,为了不亏本,n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呢?”等较简单的问题,同时向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如“某学校宿舍有若干间,假如每间住5人,就会有14人得不到安排;而假如每间住7人,则会有1间房不满也不空,请问学校宿舍一共可能有多少房间?住宿的学生可能有多少人?”要求他们探究解答。在此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有效的锻炼使自己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科能力的发展效率,实现了优质教学。
3.布置合作任务,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动力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价值,但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然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每位教师都需要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合作研究任务,便于学生在互相鼓励及任务驱动的双重力量的作用下增强积极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进入课堂练习环节,笔者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他们布置了一定的问题探究任务,具体包括“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银行在家南边20米处,商店在家北边100米处。小张同学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了50米,接着又向北走了70米,请问现在小张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学生可能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慢慢地,他们就从合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积极学习的动力随之得到了增强。
4.设置启发问题,诱导学生进行创新质疑
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传授数学课本中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更需要任课教师花费充足的心力。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时时设置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他们进行质疑问难,慢慢地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投影与视图》这部分数学知识时,笔者并没有自己一味地进行知识讲授,忽视所教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注。具体而言,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笔者适时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如“是不是在任何光线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都相同?光照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是不是只与物体本身的长短有关?”“正方形在太阳光下的投影是怎样的几何图形呢?”“平行投影是由什么样的光线形成的?”“同一时刻将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置于阳光下,可以看到影子的长度相同,那么这两个木棍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呢?”等,要求学生思考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慢慢被拓宽,并从中受到了有效启发,从而也就拥有了对知识探索质疑的意愿、勇气和能力,最终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与发展,达成了预想的学生培养目标。
总之,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我们从分析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可知,问题导学模式有着极佳的助力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辅助知识讲授活动,助力优质课堂的打造,进而促进所教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潘燕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31.
胡友剑.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