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任务·问题”模式下高三一轮复习

2019-09-10 07:22何冠彬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所学新课标

何冠彬

2017年版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和基于史料研习展开教学活动”[1]。本文将基于新课标的这种精神,创设“情境∙任务∙问题”模式,由学生主导,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进行高中一轮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一、何谓“情境∙任务∙问题”模式

所谓“情境∙任务∙问题”模式,是指创设历史新情景,以新情景为依托设置任务,以任务为目标分解问题,以问题为手段提升核心素养。

(一)历史情境的内涵及组成要素

“所谓情境,就是事物发生的环境。情境包含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人,没有了人就不可能有事情发生,也就没有所谓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与人发生关系,这即包括外部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当事人的心理环境。情境的新旧是相对于学生而言,某个情境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就是新情境,而学生以前是有所了解的,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旧的……历史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产生的,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天生就跟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2]

2017版新课标强调“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新情境可以有多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3]本课针对的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其中设计的情境主要指依托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任务的设置和问题的创设

复习课中课堂任务的设置建议以历史情境为依托,以新课标和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复习课的授课过程中,建议以任务为驱动,通过问题的分解,来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问题的创设,要基于所创设的任务。2017版新课标要求“学业质量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4],所以高三一轮复习课问题的设置要参考学业质量水平3和4进行设计。由于学生认知事物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分解任务和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难度的梯度性和符合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

二、“情境∙任务∙问题”模式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体现

下面本文将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来展示学生主导下的“情境∙任务∙问题”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依托高考真题材料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自从2007年开始新课程高考后……近几年来情境命题实践极大丰富”。[5]高考真题的情境化命题,使得高考题作为史料本身就具有典型性、指向性和针对性。利用高考真题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直接从2007年以来涉及到《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的高考真题进行利用挖掘,从而能够创造新的历史情境。

具体到这一课而言,本课利用八道高考题的材料,创设了四组历史情境,它们分别为:

历史情境一:

(二)以课标为依据,设置任务来完成课堂目标

课标是设置任务的重要依据,具体到《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2017版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6]根据课标和学业水平质量标准,本节课确立了四个水平目标,分别为水平一: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水平二: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水平三: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水平四: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根据课标和这四个水平目标,再结合四组历史情境,本课分别对应设置了四组任务,它们分别为:

任务一(对应情境一):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改变当时生产力和世界市场。

任务二(对应情境二):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改变当时的生产关系。

任务三(对应情境三):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改变当时日常社会生活。

任务四(对应情境四):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城市化的同时造成了什么问题。

(三)用学业质量水平标准来分解任务,创设问题链

根據2017版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标准,本人在分析历史情境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水平层次的难度逐渐递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链。具体而言:

问题链一(对应任务一):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自由贸易有没有影响工业革命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从1870-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例在小幅下降?

问题链二(对应任务二):

1.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与1755年比,1835年工人实际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否同步? 增加的国民收入去哪里了?这种不同步都会导致社会的什么问题,工人阶级面对这种收入的不同步,采取了哪些措施?

2. 1770年以后工业资产阶级财富的迅速增加,他们会有什么诉求?工业资产阶级怎么来应对工人阶级的挑战?

问题链三(对应任务三):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上流社会的钟表到工业革命进行后由奢侈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根据材料四和五及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问题链四(对应任务四):

1. 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两个工业城市死亡率不断上升?

2. 根据材料七及所学知识,除了城市环境污染,工业革命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主导下的“情境∙任务∙问题”模式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实践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科书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7]。

基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心课堂”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由学生进行主导和评价课堂。具体为:

首先通过时间轴让学生了解和回顾“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其次按照四组历史情景进行分组:整个班分成四个历史情境探究组和四个仲裁组,每组选派1名代表进行发言。在四个情境探究组发言完毕之后,分别由四个对应的仲裁组进行点评和评分,评分为四个等级,点评代表在点评时需给出评分理由。四等级标准如下:

A(水平层次四,内容层面:紧密结合材料,分析准确,逻辑十分清晰;形式层面:表述流畅,语言精练,角度丰富)。

B(水平层次三,内容层面:结合材料,分析较为准确,逻辑较为清晰;形式层面:表述较为流畅,语言较为精练,角度较为丰富)。

C(水平层次二,内容层面:未充分结合材料,分析比较合理 ,逻辑一般;形式层面:表述一般流畅,语言啰嗦,角度较为单一)。

D(水平层次一,内容层面:脱离材料,分析错误,逻辑混乱;形式层面:表述不流畅,语言啰嗦,角度单一)。

在充分阅读和探究材料的基础上,四个探究小组和四个仲裁小组的学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任务,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升。具体而言:通过时间轴来了解和回顾“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以高考真题来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史料概括和解读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评判小组对探究小组的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最后通过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的认识,动员学生去合理利用工业化、市场化的时代,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力。

四、学生主导下的“情境∙任务∙问题”模式的反思

由学生主导的“情境∙任务∙问题”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较多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具体表现为:学生主导下的“情境∙任务∙问题”教学模式,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思考、表达时间。由于本课只有20分钟的授课时间,在分组探究和发言的过程中,要求发言代表时间控制在2分半钟以内,每次点评代表时间控制在1分半钟以内。这就导致教师必须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以便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讨论。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缺少部分生成,如果本课能有40分钟,学生就历史情境下的问题可以进行更充分地探究,并且在评判小组评价完之后,还可以让全体学生对所有评价小组进行投票和再评价,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彰显。

总体而言,由学生主导的“情境∙任务∙问题”教学模式大体上达成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较为理想,这点由课后学生的调查问卷和点评嘉宾的反馈可以看出来。不过,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模式还需要在未来高三一轮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注释】

[1][3][4][6][7]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1-52、59、44、16、50-51页。

[2][5]黄牧航:《论历史情境命题》,《历史教学》2012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所学新课标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非所学
非所学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