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汶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历史课程教学任务与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给早已习惯传统模式的老师带来新的困难。为推动课改的进行,我校创造性地提出“四环两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怎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四环两效
我校“四环两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两效”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即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四环”即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必备环节,即“导、议、讲、评”。“导”,是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需解决的问题,掌握培养的核心素养能力。“议”即师生、生生的探究活动。學生在老师的问题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究。“讲”,即老师的智慧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等。“评”,即练测反馈,巩固提高。具体为教师精选习题,实现高效的测验训练;或引导学生做好错题记录和成因分析。回归我们的历史课堂,新课标、新教材的出现使得我们必须学会打破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否则,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四环两效”的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以开展小组学习探究模式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情,把“教师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才符合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将结合《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来谈谈“四环两效”这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践。
一、教学实例
(一)导入
1.1937.7.7,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经过8年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接着,让我们先观看一个视频——《日本受降仪式》。日本的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的投降,抗战的胜利又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新课的学习——第4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意义。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在八年抗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议——小组讨论并完成导学案里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背景、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
2.日本投降的时间?加速日本投降的原因?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重点)
4.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八年抗战中取得胜利?(难点)
(三)讲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知识点,也就是抗日战争前我们中共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召开一个会议来准备,这个会议是什么会议——中共七大。
1.中共七大
此部分内容由学生直接从导学案中写出答案并回答: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过渡: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很快,我们就迎来了抗日的胜利,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第二个知识点——日本无条件投降
2.日本无条件投降
(1)时间
(2)加速日本投降的原因(书本归纳)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个知识点,就是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台湾岛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签订),而日本的投降,也意味着日本结束了它在台湾的长达50年的统治,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我们祖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台湾岛的回归,同时,对我们国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归纳抗日胜利意义(重点)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书本归纳)
至此,我们已经把课本的知识讲解完,接着,老师想大家玩个小游戏——猜谜语,以此来突破我们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中国可以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1)拓展:说谜语,话抗日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 “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
(2)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原因的看法。(小组讨论)
屈原 —指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苏武——苏联军出兵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蒋干——蒋介石政府正面战场 组织抗战的结果。
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
共工——共产党、国民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提问:哪个原因最重要
归纳总结:
4.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主要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
(4)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援助。
总结:从1937-1945,8年的抗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2015年,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纪念日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希望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是和平的,战争的脚步从未远去(图片展示),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是空前的,那么,为维护长久的世界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中华民族又怎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学完了本课,你一定有很多感想……
(四)练
通过练习我们巩固一下今天的学习(出示答案)
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紧扣“四环”展开教学过程,多次运用小组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达到“两效”教学目的。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明白在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中,由于小组的探讨合作,学生往往能迸发出更多新的想法,这恰好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即学生能自主地解释历史、学会历史。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四环两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湛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为例(2019ZJYB08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 (中),2017(2):25-28.
[2]高月新.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2016(10):121-125
[3]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