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峰
摘要: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不是作秀,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要经得起现实生活的考验。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追寻最有用的真理,去体会实践知识的乐趣。
关键词:学习主体;实践知识;教无定法
一、事件背景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进行分析。作为消费者和学生,遇到搜身和被劫事件时,应该怎样应对,是忍让退缩?还是以牙还牙?抑或是根据法律、规则,寻求警察解决?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想是通过资料,力图让学生明白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了,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教学时,就遇到抢劫时该如何应对的讨论中,我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事件回放
记得那一天,是第一节课,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走上了讲台,准备讲新课,因为之前准备得较充分,所以激情有余;又因为内容是接近学生生活的,所以学生们也显得很活跃。在一个小环节结束之后,我开始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
我说:“请大家看一个图片。(大致内容是:一名中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被一个街头小混混揪到僻静处劫钱)在这种时刻,书上给我们列出了三种行为:以牙还牙,忍气吞声,报案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说实话,此时,我思想上紧绷着的弦已经开始松懈,因为这个环节太顺其自然了。这几节课一直在讲规则、法律,学生又很聪明,应该能解开这个包袱,所以我开始寻找这样的学生。果真不出我所料,小洁(化名)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应该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忍气吞声只会让罪犯更猖獗,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好欺负,那样他们就会常来,而以牙还牙只会让仇越结越深,所以应寻求法律的帮助,做守法公民。”我赞许地看了她一眼,对她完美的答案表示折服。她也很满意地坐下了。这时第一排有个男生站起来,有点恶作剧地说:“老师,咱们班的小李(化名)就曾经被抢劫过,他后来报告政教处了。之后,那个坏蛋再也没来过。”这时,我发现小李有点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说:“小李,你来讲一下你当时的情况好吗?”
我知道小李很腼腆,心想他要真说不出来,我也刚好借此把课进行下去,转入下一个环节,没想到小李顿了顿说:“被抢劫后,我很难受,可是又不敢告诉父母,所以只好告诉政教处了。”看他那难过的样子,我安慰了两句,转身开始走向讲台。正在这时,本班有名的调皮鬼小徐(化名)举手了,而且举得很高。我有一丝犹豫,但还是请他说了,天知道他又会胡说些什么,因为他总是关注问题的旁枝末节。“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报案!”我的心稍微顿了一下,心想:这节课又完了!但看到他认真的小脸,我还是请他说下去。“他报案的话,那个人也许会被抓,但顶多判十天半个月。他出来后,你所面临的将是更为可怕的狂风暴雨,说不定还会有生命危险。”小徐那煞有介事、一本正经的样子居然让我这个成年人第一次产生了“遇到劫匪,破财消灾”的想法!课堂上有点骚乱起来,有些女孩子也叫道:“是啊 !报案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像这样的小案件,警察不一定会重视。如果劫匪意识到你要报警,说不定还会对你动刀子。”这下班里像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多数人赞同不报案,主张以牙还牙地报复。本来打算给这堂课画个完美的句号,没想到演了这一出,并且更糟糕的是,居然快要下课了,学生也不见有停止讨论的意思。于是我心一横:“既然咱们争执不下,我们就举行一场辩论,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好!”初一学生个性强,对辩论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说不定问题一辩就清晰了呢。我匆匆交代课代表做好辩手报名工作,就离开了教室。下面还有一个班的课,我该怎么上,我得好好想一下。
三、思想回放
我首先想到的是下节课别用这个材料了,否则整节课必然被学生那天马行空的想法撕得支离破碎。我应该直接用演绎法把这个知识点贯穿下去。遇到困难绕一绕,这仿佛是目前很多年轻老师的做法。这样虽然有避重就轻之嫌,但总比学生胡乱发表观点扰乱课堂好。于是我开始着手改课件,但心里总是怪怪的,小徐的话一遍遍回荡在我的耳边,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说实话,现在的我遇到抢劫时的第一反应也不可能是报警,而是想办法让劫匪不能得逞甚至让他也尝尝被劫的滋味。想到这我不禁乐了,看来人的想法是互通的。我不能删掉这个环节,也不能很生硬地告诉孩子们在这种时刻就一定要报警,这是不负责任的,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想最好的、最现实的办法去保护自己,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凶残的劫匪,而我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想到这,我心里突然亮堂了,更神奇的是仿佛有一个声音对我说:“要教给孩子们真正的知识,使他们能沉着地应对危险。”
四、改良再现
又是一个班的课了,我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快乐地交流着。又到了之前的那个环节,看完图片,我没有再让学生去从书上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将问题转化成:“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就跑。”“我去找我爸。”“我告诉老师。”……看到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我示意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未成年人虽然受到方方面面的保护,但更重要的是自我保护。那么,今天就来想一想当你和犯罪分子真正面对面时,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办法让自己全身而退?”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的直觉告诉我这节课的沸点要来临了。小吴(化名)说:“我告诉他我还有很多钱,让他跟我去拿,然后把他带到我熟悉的小道,甩开他。”大家都笑了,我也窃窃发笑,没想到这小家伙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还有这两下子。有个女生也举手了:“我想还是让我爸爸每天接我吧!”班里传出其他同学的笑声。“同学们,你们觉得可笑吗?在某些时刻,会借助其他力量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我们要像变色龙那样,遇到危险时把自己的肤色变得和周遭的背景事物的颜色一样。”小轩(化名)插嘴道:“我可以和他斡旋,和他聊天,假装要加入他们的组织,然后顺便打听出他们的总部在哪里,一舉歼灭。”同学们轰动起来,全都扭头望向他。小轩也更得意了,仿佛自己真是个小英雄了呢。我暗自庆幸自己给了他们思考的机会。孩子们说得多好啊,也许只有他们认真想了,才能真正在危险面前无所畏惧,才能镇定地展现出他们最优秀的才智,因为最可怕的是在危险面前毫无准备。这节课的进程意想不到的轻松和快乐,学生完全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乐趣。我更是惊讶于他们那小小脑瓜里的那些奇思妙想。下了课,还有很多学生追出来说要这样那样做,我觉得很欣慰,我也相信他们又向远方迈进了一步。
五、自我反思
(一)教学有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是灌输,把认为对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掌握与否、掌握到什么程度暂且不论,那知识还不一定是真理;而后者则是引导,像新课改说的那样,“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让他们去思考,去追寻最有用的真理。就像这节课,我的初衷就是把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遇到危险寻求法律帮助”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可是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让学生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积极、灵活应对”才是更重要的。就像很多大学生被歹徒所骗、被歹徒所杀,也许关键时刻他们脑子里就想着自己在课堂上学过要报警,而可惜的是谁也没能给他这样的机会。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指向全面发展的人才,试问一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好的人,又能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
(二)教无定法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由于自身的惰性,机械地把教学重点、难点这两道大菜配些汤料端上桌席,很多時候忘了问问桌子上的人是否可口,是否有更好的建议,于是就失去了改进的机会。很感谢这次小小的意外,让我能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提醒我随时注重小的细节,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许教育在有些时候也应遵循一下道家的“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教育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变化的。我们教师也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不能惧怕改良,有选择才有动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教育要敢于创新
虽然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但至少我试了,让学生的“星星之火”点燃老师手中的火把,将前方的路照得更远,更亮。在很多时候,老师自己习惯于某种定式,学生也会习惯。在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萎缩了。谁都知道好东西抢着吃比喂着吃更香,我想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新课标针对传统课堂中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的现象,提出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调要帮助学生自学,提倡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课堂中学生规规矩矩,“师长”高高在上。而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达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学友”关系,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时,教师最容易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这火苗会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享受美的愉悦。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标新立异,故意在课堂内提出一些与教学相反的观点,在班级中寻找一些“同伴”一起制造一些意外,来考考老师的反应。如果此时教师不予以搭理,他们会再次寻找机会;如果此时教师当众批评他们故意捣乱,他们不会服气,可能会与老师争辩,要讨个说法;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他们也只能是口服心不服,教师这样做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其实会提出异议的学生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一个小群体,不能压服他们,况且也压不服,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心服口服。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同龄人来场辩论是个不错的主意。在辩论中,每一方都试图压倒对方,整个过程就是让学生“互相说服”的过程。在这个课例中,事实胜于雄辩,“向法律求助”自然而然地被所有人接受了。我相信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放飞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他们才能学会与老师、同学互动和合作的本领,才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成为社会期待的人才。
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不是作秀,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要经得起现实生活的考验!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