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青
摘要:在学校里,“家文化”是指学生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以热爱学习和团结友爱为基础的、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和谐校园文化。具有柏庐特色的“家文化”课堂教学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是以“家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且具有典型的“朱子”风格和柏庐校园特色。
关键词:校园文化;家文化;课堂教学
何谓“家文化”?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人比较注重家,把家看作工作、生活的中心和精神堡垒,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缘、共同的行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仰和家族的亲情。这便是微观层面的“家文化”。从宏观层面看,“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家文化”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习惯上我们都在某一个时候将我们归属于某一个团队,从中找到自己家的感觉,并以此划分荣誉、利益,这便是“宏观层面”的家文化。在学校里,“家文化”是指学生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以热爱学习和团结友爱为基础的、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和谐校园文化。在我看来,柏庐的“家文化”思想来源于朱柏庐老先生的毕生心血——《朱子家训》。我们柏庐实验小学以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昆山“三贤”之一的朱柏庐先生而命名,以“朱子家训”为文化依托,紧紧围绕“家”这一核心元素,努力打造一个清新文明、和谐仁爱且具有浓郁的“家园”气息的校园,让“柏庐园”的孩子们在美好的家韵泉风中健康成长。
谈起柏庐的“家文化”,便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条清新的小溪源远流长,让人倍感亲切。柏庐的清晨是一幅曼妙的画卷,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柏庐的学子们开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浮想联翩,同时也会让人想起校园里那些独具匠心的苏派建筑,那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小小的荷花池,犹如家园般秀美典雅的怡人景致,让人倍感亲切。随意地四处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校园里处处渗透着“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的办学理念。因此,具有“家文化”特色的校园更是凸显着精致灵动,充满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家文化课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呢?我们该如何在精致、灵动而又朴实、寻常的“家文化”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执教的音乐课《钟》为例,来谈谈我理想中的“家文化”课堂。
一、巧设悬念,寓教于乐,顺应孩子的天性
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歌唱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孩子的智慧、活跃孩子的思想、完善孩子的品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钟》的教学为例。钟这一形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家中都有这一生活用品,这个主题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倍感亲切。因此,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以“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画一幅有趣的谜语画”为兴趣点巧妙地向孩子们设置了一个悬念,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犹如在“家”中那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跟随慈爱的“老师妈妈”一起在画画、猜猜的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揭示谜底是“钟”以后,“老师妈妈”又向孩子们设置了第二、第三个悬念:“有哪个小朋友知道世界上谁是第一个发明钟表的人呢?古代的人们又是以什么来计时的呢?”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的心理观看了一段有关钟表发展的短片,让他们在静静地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从古至今钟表发展的小知识。以上这两个小小的教学导入环节看似精心设计却又很平常,猜谜和绘画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在猜谜游戏中穿插绘画活动,并结合视频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我觉得以上这两个环节体现了“家文化”课堂教学中顺应低年级孩子喜爱游戏的天性,在教学中把爱传递给学生,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创设情境,寓教于趣,课堂教学轻松愉悦
歌曲《钟》的音乐旋律活泼欢快、优美动听,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或者学习过,但真正能唱准、唱好的却微乎其微。那我们该创设什么样有趣的情景,使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愉悦轻松,乐在其中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合理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能提高教学效果,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去参观阿图尔先生的钟表店”为主线,带领学生边聆听音乐《在钟表店里》边跟随老师做律动边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在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精心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美妙的学习环境,并注重了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教学环境的互动与交融,使孩子们通过自身的艺术体验,细心地富有创造性地去感受、鉴赏、表现音乐内在的美。
三、精心預设,灵动生成,体现课堂教学的实在性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学会了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也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已成为师生间互动共享、沟通情感的桥梁。如在学唱歌曲《钟》时,我就采用了“活动—体验—共享”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为孩子们精心预设了多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听、拍、唱”等多种活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谱、唱谱、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教师淡化了“教”的角色,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和尝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唱谱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枯燥而乏味。那我们该如何利用“精致、灵动的家文化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唱歌谱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凭借了“可爱的小闹钟、宏亮的大摆钟、顽皮的玩具钟”这三种形象,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从用“啦”哼唱旋律——模唱单个乐句——师生合作唱谱——完整演唱旋律——填词歌唱,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清晰地认谱,读谱,唱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像孩子们的父母一般密切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歌谱的基本唱法。如课中带领学生分句学唱歌谱时,我特别强调:“还有许多小钟表也想来一展歌喉,我们先请可爱的小闹钟来教我们唱第一个乐句好吗?”“你们听!大摆钟演唱的第二乐句和小闹钟演唱的第一乐句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小音符的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感受一下音的高低变化吧!这些小音符啊可调皮了,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我们要唱准每一个音哦!”我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旋律的学习有一种期待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通过认一认、读一读、比一比、唱一唱等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愉快地掌握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逐步提高了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一环节为学习新歌《钟》做了良好的铺垫。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音乐的主人,使音乐课真正地“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我们“家文化”课堂教学的精致灵动与朴实亲切。
以上是我对“家文化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感想。具有“家文化”特色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精致的,充满了浓浓的艺术味,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到每个环节的过渡,再到课堂教学的总结,讲究自然连贯,首尾呼应。一堂课就像是一首动听的歌曲,置身其中的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场面更是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一起通过努力实践,寻找更精彩、更灵动、更实在的“家文化”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