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为媒,提升低年级语用训练实效

2019-09-10 08:59汤艳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体验发展

汤艳梅

摘要:语文课程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语用训练,引导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丰富体验,会思考,乐积累,善表达,在快乐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学科素养和生命意义的提升。

关键词:体验;语用训练;发展

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特质。课程标准中的“参与”“活动”“思考”“探究”等要求,指向的就是体验性目标。

笔者认为,体验在低年级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主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经历行为、心理、情绪等多样体验,从而丰富习得,促进感悟提升。下面笔者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的教学为例谈一些思考。

一、体验识字之趣,联系对比会思考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1000字以上的识字量,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传统节日》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师可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运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培养其识字能力,帮助他们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掌握规律会识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几组形近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使其在比一比、认一认的过程中有效识记生字,巩固识字方法。如:比一比“传——转”,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专”加上单人旁就是“传”,“传统”的“传”;“专”加上车字旁就是“转”,或者说“传”的单人旁换成车字旁,就是“转”,“转动”的“转”。教師可编两句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人来传,传统的传,习俗代代传;车来转,转动的转,风车快快转。

那么“堂”和“赏”呢?利用形声字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的规律,孩子们猜到了“堂”和“土”有关,堂指房屋,如课堂、学堂、大礼堂。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形象地巩固了记忆。会学习的孩子还通过预习下面一课“贝”的故事知道了“贝”和钱有关,理解到“赏”原指用值钱的东西去奖赏。

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据统计,形声的造字功能最强。在甲骨文字里,形声字只占20%,而到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康熙字典》,形声字已占90%。“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联系、比较,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学得轻松又快乐。

(二)字源识字明字理

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我们在教学汉字的时候,不妨带着学生探一探字源,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如“大街小巷人如潮”,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街”这个字?很多学生能将左右两部分合起来记一个“行”,那中间部分是什么呢?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我课件演示“街”的古文字:“圭”意为“平地”,“街”表示平地上的四岔路口,正因为街道四通八达,所以会有人来人往,如潮水般涌动,热闹非凡。如此看来,我们的汉字真是有文化内涵的呢!

追溯汉字的字源,探究字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激发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生字之前,教师要学会溯本求源,首先对生字的构字特点、字理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讲清字理,利用字理帮助学生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体验读书之乐,熟读成诵多积累

如何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改革语文教学?特级教师薄俊生指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诵读积累范文语言为前提,以熟习范文语言形式为基础,以学习运用范文语言为起点,以丰富学生生活内容为源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你读我听会合作

课堂,是孩子们的学堂。要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朗读、展示朗读的机会,合作读是有效的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如初读课文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1)同桌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读准字音;(2)同桌展示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在相互读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当一回小老师,评价同桌的朗读,纠正同桌没有读准的字音,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提高。《传统节日》是一首根据民谣改编的童谣,句式简短,适合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学生通过同桌展示读的默契配合,既读好了课文,又体验了有效合作的妙处。可见,明确的朗读要求和方法指导是低年级学生学会朗读、培养朗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形式多样读有味

朗读的形式有多种,比如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生女生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恰当运用不同的形式,能增加朗读的趣味,更能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使其在积极的思考中感知文本的语言形式,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

三、体验运用之妙,读写结合善表达

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清晰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依托文本巧设计

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研读文本,寻找到适切的语言训练点,设计语用练习。《传统节日》一课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按照顺序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几个传统节日,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共有________句话,介绍了________个节日,分别是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要一口气说出七个节日有点不容易,把节日名称说清楚、不遗漏就必须按照顺序说。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表达的方法,那就是将一个“和”放在最后两个事物之间。说七个节日是如此,那么说五个呢?又该如何给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四名成员呢?学生举一反三,自然地与将要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联结起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二)联系生活表真情

《传统节日》一文中出现了很多三字词语,如贴窗花、放鞭炮、看花灯、赛龙舟,这些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即由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名词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什么”,再提供学习运用的机会: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短语,介绍一下过春节的习俗吗?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生活图片,再出示:“吃 饺子 、穿 ________  、 ________   ……”由扶到放,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想起了过春节的种种习俗:吃饺子、穿新衣、拿红包、放烟花、贴春联、看春晚……鲜活的语言,适切的表达,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由学到仿再到创的奇妙:原来自己也可以用像课文中一样的语言来说话呀!

教师再让学生说说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激发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过春节可以吃到很多的美味、可以拿到很多压岁钱、可以见到平时见不到的姥姥……对春节热闹场景的回味,对家人幸福团聚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对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的认识不断丰富,情感得以升华。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的语用训练,使学生体验到了语言表达的妙处,一练一得,逐步提高运用表达的能力。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综上所述,低年级语文教学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体验为媒,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发现,积极合作,感受成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有效促进语文学科素养及生命意义的提升。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体验发展
区域发展篇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